追记房立明同志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云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伟大祖国将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振我军威,扬我国威。七十年筚路蓝缕,七十年沧桑巨变。七十年来,在中国坚强领导下,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接续努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富强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人民正昂首阔步奋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征程上。
岁月如歌,抚今追昔,壮丽的历史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现。七十年前,在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的伟大斗争中,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筑就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演绎了一幕幕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霍州是太岳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和平建设时期先后涌现出了许多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房立明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第一章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1918年春,房立明同志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县一户贫农北京白癜风医学研究院家庭,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新生命的降临给这个贫苦的家庭带来了短暂的喜悦,随之而来的却是巨大的忧愁。时值民国,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横征暴敛、百业凋敝,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命贱如草芥,温饱即是天堂。
1921年,人祸未弥,天灾又袭,黄河泛滥、田毁屋塌,百姓居无定所、食不裹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挣扎在死亡线上。为了生存,房立明同志一家七口扶老携幼,眼含热泪告别了故乡熟悉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背井离乡,一路往北奔向前路未知的旅程。
逃难途中,饥饿寒冷如影随形,低三下四的乞讨有时连一碗稀饭、一个窝头也换不来。很多时候,大人们只能以野菜和树皮充饥,一家人面黄肌瘦、有气无力。屋漏偏逢连阴雨,厄运如同一只凶残的恶魔接二连三将魔爪伸向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
一天在路上,他的父亲挑担行走时,因饥饿无力,失足跌倒,扁担一头箩筐中尚在襁褓中的弟弟跌落山洼,不幸夭折。天人永隔,一家人泪雨如注,肝肠寸断。不久,他们又遭遇到四处疯狂抓捕壮丁的反动军阀,他的父亲被绑缚双手强行带走,一场痛哭离别,此后杳无音信。
接踵而至的沉重打击击垮了他的祖父祖母,饥饿折磨,疾病侵袭,两位老人不幸亡故在荒郊野外。由于天灾人祸,圆满的七口之家支离破碎,只留下寡母弱儿。他的母亲草草埋葬了公婆,咬紧牙关带着他和姑姑继续前行。三人逃难至山西省闻喜县下乡村时,为了活命,逼不得已将姑姑卖于村中一户人家为童养媳,换取微薄却弥足珍贵的救命干粮。其后,母子二人相依为命继续北行,最终在山西省霍县境内停下逃难的脚步,栖身于什林村一孔破旧的窑洞。
寒窑虽破足以躲避凄风苦雨,生命得到一丝温暖的呵护,人生也就有了选择的可能。母子俩的生活依然贫困,但只要勤劳的双手勇于付出,温饱的生活就会一步步向他们靠近。
房立明同志的母亲是一位勤劳淳朴的农村妇女,为了糊口,她不辞辛劳,为邻近富裕的人家纳鞋底、缝补浆洗衣裳赚取微薄的生活费用。昏黄的煤油灯下,她手脚麻利地穿针引线,结实的麻绳疾快地穿过鞋底一个个细小的针眼,一阵阵哧哧的响声不绝于耳,细密而整齐的针脚渐渐覆盖了整片鞋底。村民们看到经她粗糙的双手纳出的精致鞋底都赞不绝口。她待人真诚,热心助人,左邻右舍家里有了什么活计,不等别人告知,她便主动过去帮忙。
苦命的孩子早当家。为了分担母亲的辛劳,年幼的房立明每天都会挎着提篮去卖糖瓜,大街小巷不时回响着他稚嫩而清脆的叫卖声,村民们亲切地唤他“糖瓜娃”。每当看到买了糖瓜的同龄孩子兴高彩烈地走进学校去上学,他便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羡慕而渴望的神情。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生活的贫困注定了上学只能是少数人的专利。
夜深时,窑洞中的母子俩常常会听到不远处的山洼里传来一阵阵凄历悠长的狼嗥声。刚开始听到这样恐怖的声音时,母子俩便会把窑洞的木门闩好,再用木棍顶住门板,然后抱成一团瑟缩在炕角。后来,听得多了,他们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竟然能在狼嗥声中酣然入梦。
时间长了,什林村的村民们对这对母子的悲惨遭遇很是同情,同时又很敬佩他们的勤劳和勇敢。为了给这对母子寻找归宿,左邻右舍便有好心人张罗着为他母亲说媒,劝她为长远之计做改嫁打算。深思熟虑后,他的母亲选择了张望村西头的一户房姓人家,房立明于是跟随母亲改嫁来到了张望村。
张望村距离霍县城约二十里地,全村约七八百人,房立明同志的继父在家中排行第二。一所青砖砌就的四合院,北面是五孔宽敞结实的砖窑,东西各有三孔略小的砖窑,南面拱形院门上方青砖镌刻“居之安”三个大字。院门外东西两侧各有一棵枝干虬劲的老槐植根厚重的土地,距离东侧老槐不远处放置着一爿厚重的石磨,碾磨时一头倔强的瘦驴在农人驱赶下围绕着磨盘做无休止的圆周运动。往南则是一片宽阔的打麦场,夏秋时节,收获的小麦、玉米、谷子、大豆等各色庄稼在打麦场上逐一呈现,在汗水的浸润下,一颗颗饱满的种子装进了农人渴望的粮仓。
富足的日子着实可羡。可惜好景不长,来到张望村不到一年继父不幸病故,家中的顶梁柱顷刻坍塌,母子俩又一次陷入生活的困境。他们别无选择,再一次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起早贪黑,挥洒着心血和汗水向着贫瘠的土地渴求尽可能多的果实。
尽管如此,农村狭隘陈陋的宗族观念仍然以其固有的强大惯性驱使着同宗的人们。继父一辈的伯伯叔叔们觊觎于孤儿寡母继承的家族遗产,常常制造事端,意欲驱逐这对母子。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好
倔强刚毅的母亲心意已定,决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一份家业。面对来自丈夫兄弟再三的纠缠纷扰,她给出了无可奈何的辩驳:“我就是奔这份光景来的,要赶我们娘儿俩走,休想!”就这样,母子俩顶住了来自房姓家族的股股歪风,生活渐渐平静了下来。农闲时,成长起来的房立明一边辛勤耕耘,一边拓展家业,肩挑蓖麻去榨油,换取零钱补家用。勤劳的付出和诚恳的待人渐渐赢得了村民的敬佩和爱戴,母子俩终于在张望村扎下了根。
房立明同志勤劳勇敢。当年张望村吃水困难,须到三四里外的西沟去担水。清早起来去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