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ml 發表於 2017-1-8 06:47:07

华夏第一宅 m5xlil5q


“王家归来不看院。”这是我在北京地铁列车上见到的广告语,出于和本家同姓同宗,便利用国庆节长假的机会,前去拜访。   

  从北京坐九点的火车出发,走了四个小时的路程,便到了山西省会太原市,未做休息,又转乘火车直奔灵石县——王家大院。灵石县给我的印象太一般了,作为一个敢于在北京宣传自己的旅游城市,其码也要把环境整理一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下,特别是门面的地方,更要建设好。一出火车站,眼前是停放着横七竖八的接站车,唯一的一条道路,宽不到八米,路面是“水泥路”,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就象农村的一个乡镇。坐上接站车走了十多分钟,好象见到了城市,这可能是火车站和城市不同处一地吧!即便是这样,也要把这一门面的地方弄好,不然影响来大了。车上的乘务员告诉我,去王家大院要到2路汽车站点换乘。在2路汽车站点等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三趟车,每趟车厢里人都挤得满满的,没有一辆车停下来。想打“的士”,出租车又不去,原因是出租车也是跑线车,票价和公共汽车一样都是一元钱,司机说路远不挣钱,我说多给钱,他说县里不让多收费,看来这个县还挺传统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该县的开放程度和经济状况了。好不容易才抓到一个出租汽车,是专门送警察去王家大院的,经商量把我和另一对小夫妻捎上,每人七元钱。其实,价钱不贵,从我们乘车的地方到王家大院,足足走了二十多分钟。   

  王家大院的门票是60元,我有意和售票员开玩笑说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我们是王家的人,回家还要买票呀!”她说:“这是规定。”“我给你们一个建议,老王家的人回来了,应该半价。”她笑了。旅游景点门票价格贵,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可是,谁都不管,地方又维护本级财政,票价是一涨再涨。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要出去旅游一次太难了,只有用公款的才不会太在意这些,我敢说现在的旅游景点主要是为他们开的,不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走进王家大院,我立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仿佛走进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现场。王家大院分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和王氏宗祠,依山而建,呈全封闭城堡式,可以说关起门来就是一座城,就是一个国,难怪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山西的“紫禁城”。我揣摩了一下建筑特点,一般都是影壁、庭院、正中为主房,住着长辈,两侧是小辈居住,闺阁一般都在左右侧的楼上,庭院中左右均有小门,可与其它院落相通,这样一环套一环,层出不穷,构成了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用这种形式把王家的老少爷们紧紧相连,宛如一张巨大的亲,牢牢地把王氏家族拴在一起。   

  我从东院的高家崖进院的,院门前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等,显示了主人当年的地位。向西通过一座长桥就到了红门堡,其建筑风格与高家崖相似,只不过是东西南北的街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王”字,真是独具匠心。穿行在王家大院,每一个门不同,每一个窗不同,每一个屋不同,每一个院不同,甚至一砖一瓦也不同,大院富丽堂皇,小院曲径通幽,廊檐精致,门楼多姿态,从斗拱、照壁、吻兽,到神龛、石鼓、础石,木石艺术,绘画书法,陈于一院,此时我觉得语言匮乏,不知如何表达,一言以敝之曰:真乃“华夏第一宅”也。   

  王家大院何以这样气势恢宏,极显华贵?回来时,我翻开王家大院的历史:宋初年,静升王氏始祖王实从太原迁至静升村,在事耕的同时,兼做起小买卖,由于王实为人敦厚,技高一筹,生意渐兴。第十四代王谦受、王谦和、王正居时,资本见厚,店铺增多,遍布晋、冀、京、津,逐步成为豪商巨富,名门望族。王家有大小官员101人,其中,二品至五品的达官显贵42人,并有多人参加过清政府的“千叟宴”。王家大院,总面积34650平方米,共有院落54幢,房屋1052间,家族显赫,威震三晋。   

  我真佩服王氏的古圣和先贤,尽管我不知道他们和我到底有怎样的关系,但是,一条贯穿于天、地、人的主线,把“王”字紧密相连,生长在王氏我感到光荣和自豪,记得我曾为姓王写过一诗,权当结尾吧:浩瀚王家史,自古多才子;望族门第高,有缘姓大氏。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夏第一宅 m5xlil5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