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的诗语深情的歌
当得知李灿南先生又要出诗集的时候,心中除了真诚祝贺,更多的是钦佩。因为我知道他已经退休,而且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本应安享舒适的晚年生活的他无论如何割舍不下与文学的情缘。几十年来,他带着对缪斯炽热的爱,带着对家乡、对祖国的无限深情,在文学的路上踽踽前行,历经沧桑,却无怨无悔,先后出版了6本诗文书.。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太阳,有了它再艰难的日子都是亮堂的;文学就是快乐,有了它才真正有一种幸福美妙的感觉刻骨铭心……他在日光下写;在灯光下写;在医院的病榻上写,在回家的山路上写……在他的心中诗就是生活,生活不能没有诗!这是一位诗的赤子,诗卷里处处跳动着他的真情,捧着这样的诗卷心中怎能不深深地感动?
李灿南出生于滇西的一个山村,是大山的儿子,对山峰、山溪、山村、山歌有着特别的情感,虽然后来身居闹市,可这份情感一直刻在了他灵魂深处。每次回到山村,他都会被那山、那树、那熟悉而又陌生的乡情所打动,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拿起来,将他内心的那份感悟用诗的形式呈现出来。于是,《十四行大山诗抄》带着清新的山风来到了我们面前,全书分成四个部分:大山风情、大山人物、大山故事以及我记得你的歌,每一个部分,都是他对山村风情的诗意解读,每一首诗都是他心灵的歌唱。翻开《十四行大山诗抄》,欣赏着那朴素而又深情专业治疗皮肤白癜风的诗行,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随着他的笔在彩云之南神游,感受着那山水的秀丽、民风的淳朴,感受着诗人内心那种纯粹、美好、崇高的精神境界。
诗语里有山的绿色
诗是语言的艺术,丰富的语言源于丰富的生活。诗歌又是表现心灵的一种文学样式,呈现了诗人全部的心灵感受和内心独白。这种感受建立在充分感悟和认识的基础之上。李灿南先生深谙其中道理。怀着对生命、对生活、对诗歌、对家乡和山村的热爱,他得空总会回山村走走,在弯弯的山路上欣赏山景,在人家宅前的绿树下说说山村的故事与风情,在他眼里“这里有很多树木/也有很多的歌声和笑语/每一寸土地/生长着迷人的诗意/每一支歌/有神奇的魄力”。他被滇西山村特有的文化熏陶着,他的诗歌自然就带着大山的气韵:敦厚、朴素、烂漫而又充满活力,始终彰显着生命的绿色。这本诗集中许多作品,如:《山溪》、《篝火边的歌声》、《山雾》、《山野汉子》等作品无不体现了这样的特质。
我们来看看他的《山雾》:
“不打一声招呼/你就悠悠地飘来/一下子就把我/把群山揽入怀中/不容分说,就让我/在你怀中恐惧的瞬间/关闭了血管中那双眼/分不清是你,还是我/一味任你亲吻/任你湿裸裸地抚摸/也不敢睁开眼/在这神秘的大山上/更不敢动一动自己的身子/血液注满无畏的时刻”
整首诗找不到一个生僻的字,语言很是自然朴素,又清新明快,犹如山野的清风。情感的抒发自然而然,绝不故作高深。他在看似平淡、近似直白的抒写中不留痕迹地融入了自己真情实感和奇思妙想,一扫许多写雾的诗作的忧郁和暗淡,尽显雾的神奇、朦胧、婉约的美,与此同时融入了自己感触和思考,因而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鲜明的主观色彩,具有了一种别致而又有灵动的美。开篇用一句“不打一声招呼/你就悠悠地飘来/一下子就把我/把群山揽入怀中/”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使人情不自禁地喜欢上了这顽皮、轻灵的雾,喜欢上了这大山的精灵。不由得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群山逶迤,绿色绵延,云雾缭绕,一位诗人张开双臂拥抱着自然,浅浅的润泽簇拥着他,环绕着他,他的内心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也有了湿湿的感触,渐渐地和山色融为一体……此刻不仅诗人“不敢动一动自己的身子”,谁又忍心破坏这份恬静、这种境界呢?如果仅仅这样写,难免觉得未能摆脱以往写雾诗歌的缠绵,诗人结尾处一句:“血液注满无畏的时刻”如异峰突起,写出了诗人在自然神奇的感召下焕发出的无限的生命张力,就如这山雾,无论有多少沟壑,有多少阻隔,都会显现出一种穿越的气度,一种包容的胸襟!
这就是李灿南先生的诗歌,它们多像一片片绿叶,那么朴拙,那么率真,从不隐藏思想的脉络,可总能让人读后有所感动,有所思考,有所收获。这样的诗歌是绿色的,积极、健康,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心中那份自觉地责任担待,他在塑造一个个健康、美好的心灵,他在绿化社会,也白癜风可以治疗好吗在绿化我们的心田。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灿南先生本身就是一片常青的叶子。无论是工作时,还是在退休后;无论给他明媚的春天,还是给他萧瑟的秋,他都在默默地追寻生活的阳光,用心接纳,用笔传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才智。正如这本诗集中的一首诗《绿》所写的那样:“自从把生命交给你/我便成了树/在贫瘠的土地上/不是木然地站着/等候春天的来临/相信命运这样安排/孤独中有晨曦的自信/一种力量与智慧/使我自信而锐利的目光/在风中、雨中/大胆地生长枝叶跳动的故事/给所有和我一样的人/在生命不息的阳光中/就多一份辽阔的自由”。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情感,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从这首诗中我们看到了心灵的外化,看到了作者的人格力量和思想境界!
诗行里有山的真诚
大山是厚重的,也白癜风怎样快速治疗是真诚的。或许是自幼居住在山间的缘故,或许是白族特有的文化长期熏陶的缘故,李灿南的诗在众多的诗作中总是表现出一种特别的真诚,显现出一种特别的刚健,蕴含着一种特别的力量。这一切常常不自觉地牵引着读者,让人不不自觉地收到感染与熏陶。
他还特别喜欢用“十四行”去写。起初我担心因为行数的限制,会影响诗意的舒展与情感的抒发,有时难免有刻意之嫌。可渐渐地,我发现自己这种担心纯粹是多余的,在我们看来有点束缚意味的特殊格式,李灿南运用起来是那么得心应手,收放自如。山景、村落,故事、人物无不被他收入笔下,被他赋予崭新的艺术生命,焕发出熠熠的神采。在他眼里,每一朵花、每一棵草、每一个石子、每一个传说都有自己的诗,都是一首歌。他真诚地赞美他们,歌颂他们,在他们身上倾注着自己的爱,自己对生活的追求!
你看李灿南先生的《放牧的老人》这首诗:“在红土地托起的大山上/他从没有下过山/他每天放牧着羊群/随着羊的行程/也放牧着太阳,放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