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jbe 發表於 2017-1-18 04:23:52

如果你也在那个年代会不会也选择成为英雄

《集结号》在一开始就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史诗般的剧情、现实主义的风格、逼真的特效、惨烈的战斗,很容易就抓住了我心中那点并不旺盛的英雄主义热血。让我的情绪几乎是迫不及待的扑向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但这并不是这个开头的全部意义。它还引发了三点思考。一是纠结。不知道是不是大多数人都和我一样认为,解放战争时期的优待俘虏,缴不杀政策确实是一项强大的武器。这几乎已经是我根深蒂固的观念了。正是它有效的瓦解了军的士气。使部队在战斗时很少有必死之心。而它也是导致部队屡屡成编制投降、起义的重要原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因之一。因此我看到《集结号》中对这项政策进行的反思时,是相当吃惊的。片中的战斗,谷子地的部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他们已经包围了敌人,将敌人压制在城镇的一角。但敌人就是不投降!为什么?很容易理解。因为反正有优待俘虏、缴不杀的政策。我先跟你干一架!运气好能突围自然最好,冲不出去也坏不到哪儿去,我可以随时投降!把一扔,屁事没有。既然这样,我干嘛还要这么早投降呢!这可能不仅仅是军官的想法,也是手下兵痞子们的想法。毕竟那边当兵在某方面说比普通老百姓好多了!正是在这种思想之下,军队凭着无赖到底的想法,设了个埋伏,不仅打死打伤了好几名战士,还用山炮偷袭炸死了谷子地的指导员。最可恨的是在部队历经千辛万苦几乎破开了敌人的最后防御时,敌人却跳出来喊暂停,把手中的一扔,光明正大的弃暗投明了。我相信,不论是谁碰到这事,脑袋都会转不过弯来!这算什么?如果我们就这样平静的接受敌人投降,那么先前的战斗又算什么?牺牲的战友又算什么?我想所有在场接受敌人投降的士兵都会有对不起牺牲战友的想法。恐怕这也是极重情义的谷子地丧失理智,要求投降的俘虏捡起,并命令战士向俘虏开的原因。在这里就出现了第一个思考点。优待俘虏、缴不杀是否像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做了正确的事,却受到了极大地几乎是无法承受的伤害。当然,影片的创作者白癜风医院海口哪家好在这里提出这个纠结,并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实际上,这种纠结就是整部影片的主题。二是碰撞。在这个引子中有一段不同想法间的激烈碰撞,而正是这段碰撞引发了第二个思考点,那就是我军基层指挥的情况。在部队受到残余敌人的重火力猛烈阻击,部队产生较大伤亡时,连长谷子地有了一点犹豫。对谷子地来说最实际的事,就是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让手下的兄弟们一个个好好的活着。对面的敌人不过是苟延残喘的残兵败将,别看现在敌人火力生猛,但实际上已被包围,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在他看来,拿兄弟们的命去换敌人的命显然是不值得的。因此,他选择了缓一缓。但这种行为在指导员看来就是怯战。连队的每一次战斗都是上级安排的任务。他认为如何坚决的快速的完成这些任务,才是连队指挥官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尽管在这个局部战场,自己的连队已经占据了优势。但整个解放战争正打的激烈。如果能尽快消灭这批敌人,那么自己的连队就可以参加其他的战斗,为整个团甚至是整个战局赢得更多的主动。但如果自己的连队被拖在这里。或许还会影响团里的下一步动作。所以他坚决要求谷子地不惜一切尽快拿下敌人。在这里,影片似乎传递了一个信号。指导员就是一个为胜利不择手段,视士兵的性命为草芥的人。其实这种理解是错的。这从指导员牺牲后谷子地和战士们的情绪就能轻易看出来。对于随时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对于随时可能需要对方救你一命的战友。在战争年代战友间的感情是最真实也最直接的。同样,战争时期人命也是最不值钱的。哪个士兵没有失去过战友?比如谷子地,从士兵一步步走来,打的仗肯定少不了。失去的战友岂在少数。但是见惯了生死离别的谷子地却因为指导员的牺牲,丧失了理智,命令杀俘虏,由此可见两人之间的感情其实是十分深厚的。指导员是一个很强大很给力的职位。它不但要求具备相应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能力,还要求必须是忠诚的战士。坚决的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的命令。说起来指导员好像是一个只知道执行命令的机器人。但事实上在战士们的眼中指导员比一般战友要温情的多,他更像是一个保姆。他不仅要参与连队的军事还要关心每一个战士的衣食住行以及思想变化。他对战士的要求可能很严格,但那是建立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的。如果说连长是整个连队令人信服和依赖的大哥,他的刀锋所指就是连队前进的方向;那么指导员就是严厉却又不失贴心的大姐姐,士兵们碰到的任何困难和疑惑都可以在他那里得到解决。在这里谷子地想让兄弟们缓一缓,减少损失并没有错;但同样指导员坚持以完成任务为先(在这个背后可能还包含着局部战斗多流点血,可以让整个战局少流很多血的事实)显然也没有错。当这两种正确的观念发生碰撞时,我们需要选择哪个?虽然在引子中,因为指导员的牺牲使这种碰撞消失,谷子地所做的选择也随之淡化。但是同样的,作者并不是偶然的将这种碰撞放在这里的。对于这两种观念的选择也一直伴随着影片的主题。三是群体意志。片中当谷子地失去理智,下令向俘虏开之时,士兵们的选择成了关键。在片中绝大多数士兵选择了不执行连长的命令。其实这一点也是从侧面说明了指导员在队伍中的努力成果。政治思想教育是指导员的工作任务。这充分表明这是一支有着鲜明的善恶对错观念的队伍,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主观意念而改变这种判断。哪怕这个人是每个士兵都尊敬的连长。所以虽然从情节的发展来看,就算没有开头的战斗场面整个故事也是完整的。但从作品的结构来说,这个开头就是创作者煞费苦心的巧妙安排。以一场激烈的战斗作为叙述的插入点,不仅用惨烈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和注意力,而且通过战斗中的种种状况不知不觉的交代了出场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故事的背景并为主题的展开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引子勘称完美。   

  当然再漂亮的引子也不过是一道装饰的花边。真正意义上的影片还需要主题的展开。在引子之后,影片作者安排了一个缓冲,说的是谷子地因为下令杀俘虏和私分战利品而被关了禁闭。在影片中这段缓冲可谓是神来之笔,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整部影片中最重要的片段之一,对于理解影片的主题有着很大的作用。这里需要关注的细节是谷子地和团长之间的谈话。总结一下可分为三点。一是谷子地要装备要人。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你也在那个年代会不会也选择成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