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eml 發表於 2017-1-20 02:44:06

英雄也薄命


英雄与红颜向来惺惺相惜,红颜薄命,英雄寂寞。他们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有很多共同之处的。其实红颜也寂寞,只是感伤太过轻飘而被忽略;英雄也薄命,由其是生不逢时,但是虽然感叹却不屑于自伤罢了。但是实际上,被当世或后世称为英雄,但是能够颐养天年,得以善终的,确实很少。那怕当时善终,后来被从棺材里拉出来鞭尸的,也是有的。   专家介绍哪些措施是专门护理小儿癫痫患者的

  小时候总以为英雄被陷害是因为那些应该杀千刀的坏人,后来慢慢的发现,似乎也并不那么简单,而且往往坏人可以活的很滋润,好人被杀了千刀……我记着在一节历史课上,老师反复的强调岳飞之死并不只是秦桧陷害那么简单,秦桧没有那么强烈的杀人动机的,除非为了迎合高宗。真正让岳飞走向悲剧的他过于刚直的性格为高宗所不容,而且他不懂政治,比如一直扬言要“迎回二圣”,妄议帝储,和岳家军的风头太盛等等,碰触到了帝王的隐秘痛处。那二圣是能迎回的么?爹爹和哥哥都回来了,这个弟弟还怎么心安理得的当皇帝?需知议和成功后,赵构也坚决不让钦宗赵钦回来,那怕他苦苦哀求表示决不问津帝位也不行,这是皇帝的大忌。   

  在《袁崇焕评传》中,金庸也多次拿岳飞来与袁崇焕做比较,做为英雄他们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都是性格刚烈、宁折不弯的血性男儿;都有过人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抵抗侵略;都是被敌人和自己人深为忌惮的英雄人物;都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为部署将官士兵所爱戴;都有雄才大略,也都壮志未酬;都没有死在疆场上,而是死在自己忠心耿耿辅佐的皇帝的刀下……当然,也有不同之处,最大的不同是岳飞是因为成为议和的障碍而死的,而袁崇焕的罪名之一就是“擅主议和”;还有一条,岳飞死后百姓是哭泣的,然后袁崇焕被凌迟之时,围观百姓“生啖其肉”。所以岳飞至少在宋代就被平凡了,而袁崇焕却是他奋力抗争的满清皇帝给平的凡,当然,这和明朝在他死后只存在了十多年也有关。   

  关于袁崇焕被杀时,生啖人肉那一幕让人唏嘘不已的闹剧,金庸这样说:“长远来说,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然而当他们受到欺蒙之时,盲目而冲动的群众,可以和暴君一样糊涂,一样残酷。但隔得远了一些,自己的生命财产并不爱到直接的影响时,人们就可以冷静地思考了,所以除了北京城里一批受了欺骗的百姓,天下都知道袁崇焕是冤枉的,连朝鲜的君臣百姓也知道他的冤枉,为他的被害感到不平。”   

  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禁不住在想,这个曾经为了保卫大明皇帝和百姓身先士卒,一心为国的“痴心人”在狱中是怎样的去想他效忠的皇帝的?而在刑场上面对蜂涌而来蚕食他身体的群众,他又是怎么想的呢?岳飞在最后的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来表示内容的愤慨,而袁崇焕面对此情此景,似乎连这样的愤慨也都不屑于写了吧?他是否已经淡然,甚至冷漠?傲视的这群蒙昧的人,双目幽远的看着天空。天理,真的有天理吗?   

  关于袁崇焕最有争议的两点是“杀毛文龙”和“擅主议和”,关于这两点,金庸都做了详细的解释阐述,杀毛文龙总是杀的太莽撞了一些,而“擅主议和”却正是他大无畏英雄气概的表现,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避嫌疑而独行。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用在这件事情的评论上,恐怕最合适。对于英雄来说靶向修复病灶,生死都是小事,轰轰烈烈的英雄就义,要比顶着“汉奸”的罪名为世人所唾骂的忍辱负重,更容易一些。袁崇焕显然是选择了后者。“身处嫌疑之地而行举世嫌疑之事”,虽然他更希望久后就份苦心能被人知晓,但是显然,连敌人都是明白了他,自己的祖国和人民却不理解。   

  为什么在当时议和是一件正确的事?金庸分析了当时金与明的现实情况,与当时议和的政治,证明当时议和有利于明休养生息,积聚实力,然后达成一举歼灭金人的目标。这样的议和停战只是策略,决不等于投降。然而当时迂腐的明朝君臣却无视这种敌对力量的对比,盲目的认为议和就是“汉奸”,终于让袁崇焕承受奇冤。做为守边将领,袁崇焕力战强敌,在大军压境,孤立无援之时,都不曾有半份屈服,直打的敌人闻之色变,他根本不怯争战,不想苟且偷安。同时,议和对于他来说,有何益处?对他自身弊大于利,而在他看来对国家是利大于弊。有害无利之事,是一个“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在哪里汉奸”能做的事吗?然而,满大殿上的庸庸碌碌之辈,都是忠良之士,唯有一个血战杀场,力破劲敌的袁崇焕是奸臣了。   

  正是诸如此类的不避嫌疑,让多疑的小皇帝崇祯开始对他有了嫌疑。有时候会想,英雄的悲剧也真是有性格方面的原因,如果他们圆融一些,随和一些,不那么激进一些……也许就不至于有惨烈的结局了吧?然而如果岳飞如果可以不以抗金为已任容忍议和,大约也就不再是举世敬仰的英雄了吧。英雄之所以为英雄,便是在于他一往无前的气概,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执著。   

  在科幻巨著《三体》中,刘慈欣用大量细节来描写了人民对于罗辑的反复无常,时而感激涕零,时而诅咒谩骂,简直像是戏剧化了的袁崇焕的故事。他说了一句冷漠的话:“人们不感谢罗辑!”我读到潸然泪下,大明末年的子民,那些袁崇焕奋力保卫的子民,也不会感激他。然而,古往今来,英雄又何曾被真心爱护善待过?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英雄也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