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中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苍茫,唯遗世而独立。——题记
一、鲤鱼跳龙门,激情满怀
时光的车轮行驶在季节的秋天,灿烂的笑容绽放在略显稚嫩的脸庞,自信的脚步行走在校园林荫道上。我们——一群农民的子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鲤鱼跳龙门,成为一代幸运儿,踏进了中等师范学校的大门。
稚气未脱的我们到得一县的最高学府,除了新奇,还有甜美与向往,还有追求与梦想,还有奋斗与成长。来自不同县市区的我们皆是原校的娇娇者,甚至可以说是当时学校的第一名,能够上中师,整个乡镇都家喻户晓,若干年后回乡,还有人提起,虽然当事人觉得跟往常没什么两样,可在别人眼里,那是满满的尊重与艳羡,那是远远的仰视与祝愿。因为中师,我们逃离了农村;因为中师,我们拥有了优质教育资源;因为中师,我们成就了自己点亮了乡村孩童的未来。就读中师,我们没有养尊处优,我们不会恃才傲物,我们明白过去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在,我们同在新的起点上扬帆。
在中师,我们的基础课是高中所学全科,且不分文理,只是不学英语,我们的专业课是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语言基础知识、音乐、体育、美术……我们的学习生活严肃而活泼,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而多彩。早上,校园的广播吹响冲锋的号角,同学们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起床、叠被、洗漱,迎着晨风、在光与影中,随着音乐,有沿着校园小道跑步的,有练拳脚剑术的,有压腿练韧带的……当出号响起,所有人皆自觉跑向场,从不让老师心。早自习,学校有统一安排但并不作统一要求,而让学生灵活处理,自由安排,来自不同学校的我们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学霸,没有人会偷懒,没有人不认真。
由于中等师范学校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中师教育一直都十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音乐、舞蹈、体育、绘画、三笔字(毛笔、硬笔、粉笔)、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样样都涉及。我们明白自己的身份,我们深知肩负的重任,我们除了上课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其余时间全给了音体美、书法……我们利用午休练琴法,利用课间练书法,利用课外活动画画或进行体育活动,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各项技能训练,包括普通话、视唱练耳……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比赛显身手。尤其是体育,样样全能,项项第一,最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校园年级篮球赛,我们班不但男女生双双第一,而且男生将外班打了个眼镜,真让他们无地自容,不服,揶揄之言不乏贬损之意,说我们班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我们头脑简单吗?普通话比赛、歌咏比赛、美术作品大赛……哪次获奖离得了我们,就连广播稿录用评比也从不逊色。我们的生活有张力,充满阳光;我们的学习有活力,充满信心。
为了更好地献身基础教育,帮更多的乡村孩子实现梦想,我们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利用一切时间学习知识,抓住所有机会培养能力。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琴声、诠释着我们青春努力的步伐;能歌善舞、书画飘香,展示着我们时代特有的魅力。讲故事比赛必不可少,绕口令训练不容错过,教学设计大赛一定参加……在班级与学校不同层面交错举行的活动中,极大地促进了我们教学意识的形成与教学技能的提高,也铸就了我们师范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我们日后走向教学岗位,胜任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鲲鹏展翅飞,志在千里
三年学成归来,我们如同一粒粒种子,被撒在了乡村贫瘠而瘦弱的土地上;我们如同微温的火种,点燃山村熹微的晨光。3年的中师学习,我们能胜任小学任何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语文数学不在话下,音乐体育美术也绰绰有余。耕种一方天地,自有一番乐趣。能歌善舞的我们深得学生喜爱,多才多艺的我们常让领导欢心。国家把最优秀的人才留给了基础教育,领导把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如同鲲鹏,在与我们有着血缘联系的乡土上,怀着一种天然的情感和责任,展翅奋飞。
由于农村教育师资匮乏,有的被分到了村小,一个中师生就是一所学校,从校长当到了小孩患上白癜风需要怎样治疗炊事员;有的被分到了乡小,虽是小学教员,可领导赶鸭子上架,让只有中师水平的我们“滥竽充数”。缺什么科的教师就让教什么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甚至外语……年轻的我们,精力充沛,上课时间教书,业余时间充电,放学时间家访,不管山高水长,不惧路途遥远。总有一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总有一种信仰召唤着我们,总有一个前程等待着我们。
工作几年后,不甘平庸的我们——当年的中师生拿出求学时的拼劲,挑灯夜战,奋发图强。一个个要么自考使用化妆品要得当、要么函授、要么脱产。不久,大学文凭替代了中师文凭,有的还考上了研究生。有的教学,干得游刃有余;有的从政,活得左右逢源;有的经商,搞得风生水起。当年的中师同学,教什么科的都有,教什么学段都可以;从幼儿园到大学,从事业到行政;当年的中师同学,有学者、有教授、有作家,有政府官员、有企业老总,有搞艺术的、有搞学术的……我们中的大多数不忘初心,不艳羡城市的繁华,保持内心的淡泊与宁静,留在乡村,以学校为中心,坚守岗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对乡村社会的文化建设与发展产生长久的辐射作用。
三、青山依旧在,独拥苍茫
30年过去了,我们从懵懂的少年步入淡定的中年,对过去多了回忆,对未来少了幻想。30年的时光成就岁月,30年的坚守铸就精彩。90%在乡村教育战线的同学们,用智慧之火点燃希望之灯,用生命之光照亮了山村孩子前行的路。虽然时过境迁,我们却用坚定的步伐展示青山依旧在,我们仍用踏实的脚印勾勒出几度夕阳红。人世的沧桑与无奈早已如浮云般消失,人生的荣辱升迁犹如雨后的彩虹稍纵即逝。
“谈及过去的中师,教育人都会翘起大拇哥称赞。当今小学教育界的名校长们,有很多出身于中师;当今在教育论坛上经常露脸的名角们,有不少出自于中师;当今活跃在教育理论界的几位大咖,多数拥有中师的背景。”这是李曜明在《过去的中师》中的一段开篇的话,道出了中师生的优秀与成就。
国家把最优秀的人才留给了基础教育,我们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乡村。我们中师生中的大多数素质高,业务强,是教师中的主流群体;我们中师生中的大多数仍然是农村基础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