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jbe 發表於 2016-8-30 03:08:39

福和慧


宋朝文人苏东坡,写过一首很有名的《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东坡是忧伤的,他的忧伤藏在了貌似旷达的文字里。   

  他说,别人有了孩子,都希望孩子很聪明。可是聪明又有什么用呢?我自己就是因为太聪明,才一生牵挂、一生苦痛。我只白癜丰fyy/]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好希望我的孩子笨笨的,平平安安当大官就好了。   

  苏东坡天纵其才,会写诗、会书法、能绘画,而且还能烹得一壶好茶、做得一手好菜,可谓聪明之极矣。   

  可是他为什么希望自己的孩子笨一些呢?   

  因为苏东坡学问好,早就在佛法里面得到了答案。   

  佛经中说;   

  修福不修慧,   

  大象披璎珞;   

  修慧不修福,   

  罗汉应供薄。   

  这四句偈语的意思是:一个人的修行,应当同时兼顾福和慧两个方面,只有向上祈求智慧、向下广种福田,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如果通俗一点说,一个人很努力地做好事,修福报,那么他是能够发财升官的,身体上的享受也会更多一些;一个人很努力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修慧报,那么他会更加睿智,精神上的享受也会更多一些。   

  福和慧,应该是同时修行的,不能落下一样。两样都具备了,人才能够达到更加完美的状态。   

  如果只修福不修慧,就会如大象一样,虽然身上披满珠宝,总还是畜生;如果只修慧不修福,虽然像罗汉一样睿智,却连一碗饭都很难吃到,容易饿肚子。   

  苏东坡是个很聪明的人,可以说慧到极点,也正因如此,他是渴望自己的福报更好一点的。   

  可是事情偏偏难如人意,在他去世的前几个月,他对自己一生做了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黄州、惠州、儋州那几个地方,都是他被朝廷贬官的流放之所,在那些地方,他表面淡然,而心里并不快乐。   

  心灰意冷,莫此为甚。   

  难道是因为我太聪明了吗?   

  苏东坡可能会这样想。   

  而自己一生已然如此,孩子的一生将会怎么度过呢?   

  苏先生当然不能不想。   

  福慧双修、福慧双全,自然是人生至善至美的境界,可谁又能真正到达这个境界呢?   

  没有几个人。   

  自己的孩子如果只能得到一样,那么得到什么才好呢?   

  自己不如意的地方,总希望孩子可以如意,那自然要得到福报了,哪怕笨一点也没有关系,平平安安做大官就可以了。   

  苏东坡的愿望并不奢侈。   

  他的几个孩子,长子苏迈、次子苏迨、三子苏过,长大成人之后,都做过官,官作得都不算太大;都很聪明,但是文学成就都没有超过乃父。   

  可见是福也不如,慧也不如。   

  然而,他们真的不快乐吗?也未必,最起码没有在诗词文章里,表现出像苏东坡那么强烈的忧伤。   

  可见,更多福与慧会,会有更多快乐;而没有那么多的福与慧,同样会快乐。   

  那么,真正的快乐,又是从哪里得来呢?   

  不过是境界而已吧。   

  用福慧填满自己的境界,就会快乐,如果填不满境界,就会常有不知足之意。   

  由此,大人物有大人物的快乐,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快乐。   

  用福慧填满自己的境界,大家都是快乐的。   

  苏东坡先生,你的境界有多大呢?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