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身就是大师
我们常会感受到自己在芸芸众生中中科医院专家微信的普通和平凡,和大多数人一样的生命轨迹,读大多数人读过的书,走大多数人走过的路,处于大多数人处在的阶层,就连目标也逐渐被同化成差不多的样子。
但我们能看到那些高于我们的非大多数的人。他们并非全能,却在某一个方面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高度。比如数学家高斯在22岁获数学博士学位,比如武术哲学家和演员李小龙享誉全球,比如设计师香奈儿最早在服装上解放妇女……我们称他们为大师,但大师的形象显然并不止于此。在近年流行起来的电竞中,技术好的人也受人尊敬让人喜爱,我也称他们为大师。一个在某一方面突出的人,就是大师。
也许你会认为,我们没有人家的天赋,所以做不到那样的成就。当你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你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放弃自己了。
天赋是一个极其抽象的概念,我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让自己败在这个看不见摸不到的名词上。我不否认天赋的存在,高斯的确有天赋,他三岁的时候就能看出爸爸算的账是错的,但是其他的成千上万的数学家都是因为天赋而成才吗?显然不是这样的。
你看到这里肯定觉得这又是一个教育人努力奋斗的文章了,然后在心里吐槽“这种文章老子看的次数数都数不过来”。
然而我并不是为了论证爱迪生的“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虽然努力必不可少,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心甘情愿的努力。重点在于“心甘情愿”,也就是兴趣。
如果数学天赋极高的高斯偏偏对文学感兴趣,我不相信他还会满脑袋想着数学并发明那些定理。同样如果李小龙对数学有兴趣,他也不会发明截拳道这种武术。相信那些游戏大师的父母都说过“如果你把这些精力放在学习上,那你学习得多好”这样的话,但是他们的兴趣决定了他们在不同的道路上走向不一样的成功。
我们都知道“伤仲永”的故事,虽然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他也经常被老师父母拿来教导我们,他最后泯然众人是因为仗着天赋而放弃努力。但他为什么不努力呢?是因为他没有努力的动力,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天赋所带来的吟诗作对的能力。我们那时怪他父亲和乡里乡亲的目光短浅唯利是图,可惜方仲永不自己努力,但是我们没有想过,他不愿努力是因为他觉得这种天赋很累心,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玩耍,于是仲永便对读书写字失去兴趣。
最后的泯然众人也许是让他高兴的吧。
所以我觉得在某一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因为兴趣。有了兴趣,才会认真努力,爱上与之相关的一切,才会用心去做。那么成为大师并不是遥不可及。
如果你还是认为只要努力或天才就没有不可能的我也不会拦着你,也许你会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下浴火重生,但是在你为了不感兴趣的事情拼尽全力同时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些东西离你远去时,空虚感会折磨着你,成就感也会离你远去,因为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那时,你就该为心理学做出点贡献了。
当然努力必不可少。但是只要兴趣在,努力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有的人一直很迷茫,不知道未来在哪里。尤其是我们从小只被允许挣扎在应试教育中的人,有很多被消灭的兴趣,也有很多被强行激发的“兴趣”,我们的目标很一致地被总结为“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在庸庸碌碌的人生中不断地期待未来。
可你并不知道,未来就在你的心中。你的兴趣永远不会嫌你晚。
抓住自己的兴趣,你本身就是大师。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中科白癜风医院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北京中科医院电话佳作。(编辑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