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弱势群体
弱势群体,是最近出现的一个新词。那些慈善的人们,提出了要多关心弱势群体,他们是站在强势的角度,来表达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怜悯。从其弱势群体的弱字可以看出,他们所指的弱势群体之所以成为弱势,原因根本就是弱,而不强。是社会生活中,社会斗争中的失败者,是因为他们弱,才成为这种群体的。这变相的可以说,他们的弱势多是自己的弱的北京儿童医院看白癜风结果。这种人,只是强者同情的对象,而不是社会造成。为此,我不得不作一些具体分析。从其所说的弱势群体,主要有三种人,一是老弱病死的人,或残疾人。二是城市中下岗职工,三是处于农村的广大农民。
先说第一种人,自身的身体、智力有缺陷,相对健康的人来说,确实是较弱的,这是天然造成,说他们是弱势群体,可以说得过去。下岗工人,解放几十年,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不仅有一定社会地位,各个方面都有保障,根本不是弱势群体。他们成为弱势群体,是改革开放后,或因缺知识,或因缺技术,而成下岗工人,比那些没有下岗的人来说,这些人就成为劣势。正常淘汰的情况下,这些人所以下岗,相对地比起没下岗的人稍差一些,称他们为弱势群体或许还说得过去。不过,其中也有根本不是弱势,因为各种社会原因而被迫下岗的人,这些人不仅不弱,或许还是强者,其变得不如别人,或许是社会不公的产物。所以,他们的弱还是不平等权利和权力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那就说明不是因为他们自身造成,对这种情况,不是需要同情,而是应当要求给与他们正当权利。
第三种人是农民。从这个群体来看,按道理说,他们智力、体力和脑力,并不比别人差,并不应当成为弱势群体。他们的弱,是社会不公的产物,是几千年受奴役压迫的产物。他们成为弱者的原因,不是自身弱,而是社会不公正造成。他们政治地位低下,无钱、无权、无势,一直处于被人轻贱,受人岐视,受人支配的地位。他们经济地位低下,一直处于最下屋,地位比上述两种弱势群体还低。他们不是弱势,而应当说是劣势群体。这是几千年权利不平等,受奴役压迫的产物,是不公正的产物。
中国汉代以前,把人分成士、农、工、商,按表面的身份看,农还属于第二等,仅仅在士之后。然而,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他们不富裕,经济地位低下,实际地位却比在他们地位后面的工、商低得多。他们终年脸朝黄土背朝天,过着半年糠菜半年粮的半饥半饱的日子。那些有手艺的做工的人,是根本不愁吃喝的,那些商人,更是高车驷马。当时所说的农,还不是真正的到地里去种田地的人,许多是富农或小地主,而广大种田地的人,多半都是乐岁勉强温饱,凶年就难免于死亡,许多人无法生活弄来卖儿志女。在政治地位上,他们完全受人支配,实际只是皇帝的羊子,根本没有人权可言,皇帝要杀他们、驱赶他们为皇家干活,似乎很正常。在一般情况下,地方官吏根本没把他们当人看待,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忍受着各种非人待遇。只有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霹雳一声,大叫:“帝王将相宁有种乎?”才揭竿而起,艇而走险,冒着生命求生。这样,中国几千年来,就有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然而,这些农民起义,无论成功或失败,未能改变这个群体的命运。他们一直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仍然受人支配,仍然只能是羊子,仍然不知有什么权利,更不知有任何独立人格。失败的起义,是成千成万的农民的鲜血,染红了当官的顶子。就算胜利的起义,如刘邦、朱元璋等最后夺取政权,除少数到朝里当官外,大多数农民,地位根本没有改变,仍然是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乡村人的生活仍然低于城里人。城乡对立中,城里人看不起乡里人,乡里人仇恨城里人,因为是乡里的农民地位,一直最低等。因为城里多住着大人、君子,住着作官当老爷的人,这种城乡对立,实际是官与民的对立,是压迫与反压迫的对立。农民战争,并不能改变农民的命运,他们只是少数人争权夺利的工具,是改朝换代工具。
近代历史上,有两次大的农民运动,一是太平天国运动,一是义和团运动。这两次运动,都不是农民自觉起来改变自我命运的运动,他们都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起来反抗压迫。是他们对满清王朝、洋人不满引起的。这种盲目的造反,是不可能胜利的。即使胜利,也不能改变命运。若是胜利,他们只能成为洪秀全等人的牺牲品。或者用来对付洋人的工具。这是因为没有独立人格,一直受人支配,根本不知他们有什么天然权利,没有公平、正义环境的产物。这是几千年等级支配造成。
民国以来,由于生产力受破坏,由于民生凋敝,许多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有两条路,一条是占山为王,成了杀人越货的土匪,一条就是吃粮当兵,成了军阀们争权夺利的的炮灰。这些都是由于受人支配、受人轻贱的地位决定的。中国成立后,认识到农民问题是最大问题。“中国革命是农民的革命”,“中国革命的道路必须是农村包围城市”,“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这种情况下,在抗日战争中,各乡村建立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政权。这时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对立,实际是城市和乡村的对立,而在领导下,他们在农村不仅不是弱势群体,而且是乡村中的主人。这时,农民是最活跃的时期,他们相信革命以后,生活会越来越好。他们的地位,最少可与一般人同等。
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千年盼望的土地治疗白癜风那最好,生产力获得了一次大解放。在1954年以前,他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地位也大大提高,社会上没有人敢藐视他们,他们成了新兴国家的主人。以后的日子,国家要工业化,曾经动员一部份农民去当工人,有些人还不愿意。国家为工业化,就得牺牲农民利益,就大量向农民征购粮食,以保障工矿和城镇的生活需要。1954年开始的统购统销,国家强行的征购政策,其农产品价格与工业品之间的价格,有相当的剪刀差,农民的劳动成果,就变向被白癜风诱发因素占有,农民的经济越来越贫困。由于这种剪刀差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有名,城乡差别就显现出来。国家为工业化,强行对农民的高征购,就使这种征得的粮食越多,农民负担就越多,就形成了表面的工农平等,成为实际的经济不平等。随着农业的集体化,土地完全成了集体所有,国家变相的将土地收了起来,农民,完全被剥夺了土地的经营权和自主权,农村,只能成为国家经济的附庸,农村和农民的存在,只是为国有化的工业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