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矮大紧谈自嘲的笑果 xlzpssdu
民谣领袖高晓松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矮大紧”,细细寻味,的确笑果强烈。尤其是对我们这些敬爱他的乐迷而言,更是非比寻常。早在没有网络的九零年代,我们就开始听高晓松的歌,或者可以直接说,我们听高晓松,毫不矫情。听一个人,反反复复的听,A面听完听B面,B面听完再听A面,这是有多喜欢,多痴迷,这个人是多有魅力。已经有很多年不听这个人了,可是想起那些烂熟于心的歌词,不禁觉得当年的高晓松的确浪漫纯真,“忧伤开满山岗,为年轻歌唱”,作者把忧伤暗喻为花朵开放在青春的山岗上,预示青春骚年必经忧伤的洗礼,紧接着,作者又迫不及待的把这忧伤的花朵又拟人为浪漫的歌手用自己迷人的花香歌唱年轻的美好,语言虽简洁却意味深长,抒情虽不用力却感人至深。一言以蔽之,纯!估计高晓松体型堕落成为矮大紧之前,长得也还过得去,要不然他当年浑身湿透背着吉他站到厦门大学女生宿舍的门口的时候,厦大的几位好心的大姐姐也不会争相收留他,没有潘安貌,怎引婵娟怜,是吧?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残酷的时代,人们对欢乐的渴望与日俱增,所以提高人们的谈话的笑果,增强人们的幽默水平,是很有必要的。
高晓松自诩矮大紧,从本质上看是^o一种自嘲。自嘲是一种有效的催笑弹,也非常适合调节气氛,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做到。对别人开炮我们下得了嘴,对自己通常不行。这是一个习惯问题。我们习惯自夸,我们不习惯自嘲。自夸是一个好习惯,意在展示自己,但自嘲是一个更好的习惯,意在分享自己,或者说拿自己开涮,更直白点就是,把自己煸香炒烂油盐酱醋那么一调端上桌面给人打牙祭。正所谓“人在江湖谁不骚,不是明骚就闷骚”,而骚的核心就是“痒”,有的人这个痒,有的人那个痒,好色的人心痒,见异思迁,好的人,手痒,三更穷五更富,好说的人,牙痒,陈芝麻烂谷子,东家长西家短,搬弄是非。习惯自嘲的人其实都很可爱,自嘲往往是她们化解尴尬的一剂良方。有一天我在登瀛街的一家理发馆理发,理到一半的时候,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妈走了进来,大妈似乎和理发师傅相识,没打招呼就聊了起来。几句言语下来,我听明白了,原来大妈是来追探自己即将要嫁的一个老头的消息的,这个老头即将成为大妈第三任丈夫,听得出来,理发馆老板是媒人,大妈是乡下人,老头是个退休干部,大妈有些迫不及待,有些上赶着,生怕老干部这个小金库被人抢先拎走了。理发馆老板瞟了一眼大妈送给他的烟酒,估计嫌档次低,开始牙痒了,老姐姐哎,你带这一下子是三进宫咧,老板满脸的坏笑堆在我面前的大镜子里,大妈不知是听不懂,还是听懂了装作不在意,大言不惭道,打妈,三进宫就三进宫,老话讲得好,一生不搞几个吊,活着不如一根草。哈哈哈。老板听大妈哈哈哈,自己也哈哈哈了一下,然后继续埋头给我理发。由此可见,自嘲是一种以毒攻毒的疗法,可以瞬间将别人的嘲笑打入十八层地狱。
笑,即使不算快乐,也是一种放松。所以笑无谓贵贱,不能说好人的欢笑是高尚的,坏人的奸笑就是下贱的,笑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好人会受人爱戴的,坏人也终将收到惩处,并且我们要明白一点,好人只有在做好事的时候才是好人,坏人也只有在做坏事的时候才是坏人,在其他时候,好人坏人都是人,他们的笑没有区别,都是舒缓情绪的方式。坏人往往比好人更善于自嘲,因为他们脸皮厚,在这一点上,好人不防跟坏人学一学,在不开心的时候,在压力山大的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时候,自嘲一番,忘记身份地位这些扯淡的东西,做一回单纯的人,返璞归真,解放天性。不为别的,只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因为来日方长!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