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朵莲盏入梦花 pykxgig5
读完川湄散文集《千朵莲盏》,脑海中不时闪现字里行间的华彩乐章。我很难一下说出此书的全部亮点:技巧炉火纯青,文字出神入化,感情饱满深沉,等等等等。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作者用心血浇灌的成果,犹如孩子般的金贵,而且也是作者美好人生的真实记录。“人就像花,不但会开,还会开得美丽”(《夏日私语》)
从书名《千朵莲盏》、序言Щ《叶上花》到末篇《梦花》,全书6辑63篇文章中,以花草树木为题的就有17篇,足见作者对花草树木的情有独钟,对一花一木一草一叶的热爱。她表现这种热爱的时候,并不停留于对花木外观形态的外在描述,而是深入其内在精神,借花抒情,酣畅淋漓,“梦里看花花非花,花里有梦梦非梦”。
《千朵莲盏》文中“美的东西一定是自然的,但一定不是粗糙的”,从而引伸出“文字是我的心灵之花”的唯美的文学追求;“在淤泥中挣扎着开出花来并结出果实的,绝不可能是沉默的大多数”,点明人生成功的不易。《仰望巨榕》中“榕树的善与美是共存的,榕树与一个城市的善与美也是共存的”,从而倾诉着对自己故土阆中的赞美。《一片叶子》中“一片叶子是怎么活着的,一个人就是如何存在的”,“一片叶子干净的、美丽的、脆弱的样子,就是我们人类的前世今生”!让一片来自光雾山米仓道旁的红叶,“把嘉陵江当作起点”,举行一场水葬,“给鱼儿嗅嗅森林的气息”,充满浩然之气。《人生情味唱歌始》中说,“作为我们民族的经典”——歌曲《红梅赞》,“是一首灵魂颂歌,它高亢、昂扬,它是灵魂的飞翔,精神的礼赞,是深植于中华儿女的心底的词句”,将《红梅赞》升华到民族魂的精神高度,直抒胸臆,爱得热烈。《没顶之灾》中“这种由金钱把持的罪恶,如同一种热烈美艳对土壤极具杀伤力的花——狼毒花——快速毁坏了人类生存的净土”,恨得切齿!作者爱憎分明、激越高亢的人生,不正是“人就像花,不但会开,还会开得美丽”的颂歌般的人生吗?
“爱情是会生长的”(《震中心灵史》)
爱情,是人类生活和文学创作中永恒的话题。《千朵莲盏》一书涉及爱情的文字,占有很大篇幅。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心灵独白。身为女性,作者在情感生活中的坦荡无羁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从《初恋》中的初恋是“心中圣坛”、“年轻时候的月亮”、“永世仰望的爱情”,到《蔷薇刑》中“精良的泰坦尼克,也居然会沉没,那么爱情,哪里还有什么圆满的旅程”对爱情的质疑。《爱情盲点》中从“曾经有一种突如其来的幸福”,经历了“只有爱,才使两个陌生人走近”,痛彻心扉地感受到“甜蜜背后的绝望”,到在生活的现实中“赞颂生活”,从而得出“爱情是不可逆料的,但也不是无根之云。爱情让灵魂升华,让人成熟获得新生”的结论。无论《震中心灵史》中“爱情是会生长的,成熟的爱情才带给人福分和庇护”,还是《三角梅》中“爱情对于我们就像阳光对于三角梅。阳光如果永恒,生命就不会枯萎。爱人既远逝,爱情即永恒”,都是在刻骨铭心的磨砺中,省悟到应当让自由的爱情之花在平常生活中永葆芬芳。《纠缠与终结》中,作者娓娓道出对于爱情的真知灼见:“爱情是存在的,它有时是火焰,温暖你的生命;它有时是海水,窒息你的生命”,“年轻的时候人们相信爱情是在肉体之中”,“当感觉不到心灵里的爱情的时候,肉体之爱也不能进行下去了”,γ“谁要是懂得生活,谁就应当懂得爱”。《爱到穿心留莲香》中,作者指出“一部小说里没有性爱是遗憾的”,“性爱之美是形形色色的写作者笔下最有创造力的部分,让人惊羡”,对于人们讳莫如深的性爱,作者以“无论多么巩固的身体之爱也留不住颓败的爱情,反之亦然,无论多么巩固的爱情信仰,也不能掩饰身体之爱的缺失”予以解读,恰到好处地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此类画龙点睛之笔,不胜枚举,处处闪光……
“真正的写作就是灵魂的燃烧”(《湖山妩媚》)
作为国文教师,除了珍惜养家糊口的职业岗位,川湄将文学作为自己业余爱好,勤于笔耕。因为“文学就是美的享受”,所以作者的文字十分唯美灵性。《湖山妩媚》中,作者通过三位诗者的吞云吐雾,获得生活的真谛:“真正的写作就是灵魂的燃烧”,“没有精神生活的土地是贫瘠的”。正是因为热爱,作者才有了许多深刻的感悟:“写作者都是孤独的”(《打盹》)、“作家依赖梦景抵达文学”(《禁忌》)、“从文学出发学习理解生活”(《梦花》)、“透过人们在文字中的追求和努力,我隐约地看到人的自尊、人的觉醒从而感到振奋”(《生命之轻》)、“文学家才能让爱情传奇变成灵魂生活,变成为了爱情而存在的、闪光的金蔷薇”(《爱情信徒的金蔷薇》)。正是因为热爱,才有了《烟香女人》、《千朵莲盏》和《一个人的红尘》三本散文集的先后问世。
“来读那些伟人留下的不朽之书”(《生命之轻》)
透过《千朵莲盏》,能看到作者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惯。几乎每篇文章,都与读书有关。莎翁、格雷厄姆?格林、司汤达、托尔斯泰、安徒生、波德莱尔、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川端康成、尼采、哈代、赫尔曼、海明威、陀思妥耶夫斯基、裴多菲、帕慕克、清冈卓行、米兰?昆德拉、尤?海尔曼、劳伦斯、加谬,李白、苏东坡、吴承恩、鲁迅、朱自清、周国平、琼瑶、宗璞等中外作家的名字及作品、旁证博引的名言名句和读后感,不时出现在其文章中,锦上添花余味无穷。“从文学出发学习理解生活”(《梦花》),可见阅读是作者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当今信息社会偏好网络快餐式阅读疏离纸媒阅读的情势下,作者无疑有一个作家的坚守和定力,令人钦佩!
对于川湄的认识,始于市作协为数不多的聚会,交谈甚少。对她的书和见诸媒体的作品,印象深刻。感觉她是一位性格开朗追求时尚敢作敢为乐于助人知书识礼文采飞扬的知识女性。其深厚的文字工夫,驾驭文章的自信,思维的敏锐,令人赞叹!作者自称有亲水之心,以川湄为笔名,作品也充满水的灵性水的激越水的文静水的柔情水的宽容水的敞亮,文如其人!
“我以为美好的文字所营造的世界,正如我所见的这一片荷,静静地等待知遇者的脚步和嗓音发动情感的喧嚣和心灵的风暴”(《千朵莲盏》)。就让我以作者此语,作为对川湄文学人生的点赞和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