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hkmn 發表於 2016-11-17 11:22:11

普普通通的地方电力人 kkdrwrtv


在这平平常常的日子里,你早已习惯了时时处处电力能源带来的方便,可你知道“电力人”的辛勤付出吗?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地说:不就是那些“爬杆”的吗?是啊,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可我要说,他们是美丽的,是可爱的,他们用坚韧、淳朴和无畏奏出了一曲曲“地电之歌”,描绘出一幅幅“地电画卷”,就让我为你讲述可爱地电人的故事吧!   

  那是发生在十四年前的事了。地处陕西三原境内的红原厂,是国家在上个世纪50年代建设的航空铸造基地,由于历史原因,建厂时实行了村中有厂、厂中有村的模式,村民与红原厂家属长期混居。企业与地方签有协议,建设征地采用企业向地方长期免费供应照明用电和水的方式补偿,无期限。这一做法造成涉及红原锻铸工业公司所在地的三个乡镇6个村,村民只用电,不交费。给企业用电管理造成很大难度,导致村民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线路很不规范,有的只拉一股线,接通灯泡后,馈路直接接地,电灯泡不如蜡烛亮,电视成了装饰品,更不用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了,村民意见很大,企业则认为承担当地村民电费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后给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应尽快解脱。企业与地方因用电发生的冲突、摩擦接连不断,且逐渐升级,最后发展到村民要求解决用电问题,围堵企业大门,影响正常生产。当时,鉴于红原地区用电情况复杂,改造任务量大、时间紧等原因,三原分公司经过研究,决定让经验丰富的老王同志担任现场总指挥。身负重任的老王,为了尽快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他带领勘察人员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加班加点,把第一手资料整理出来,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当时正值冬季,气候寒北京白癜风医院冷,他的手被冻裂了多处,时常听见他不经意间被触痛后嘴里发出的“嘘嘘”声。当时的天气隔三差五的下着雪,对山区野外施工十分不利,面对这种情况,老王精心组织部署200人的施工队伍分十个工作组同时启动,同时施工,他和施工人员一起冒严寒、顶风雪,克服各种困难,两个月的工作任务只用了40多天,完成了近30公里的10千伏线路和近78公里的低压线路,6个配电变压器及2500余户的下户线改造任务。省计委组织的验收小组检查工地时,一位领导感慨的说:像这样组织严密的工地,像这样的组织人员、施工队伍,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这样大的工作量,我还是头一次亲眼所见。最后临走时还握着老王的手连声说:好样的!但,谁又能知道老王同志为了这场战斗付出了多大的辛苦,整整两个月,在他的脑子里全都是施工现场的事情,材料到了没有,验收合格了没有,河滩工地的杆栽了没有……;整整两个月,他没有好好的休息过一个晚上,没有好好的吃过一顿饭……;整整两个月,他黑了,瘦了,严寒和劳累让他落下了腿疼的毛病。这些,在他的心里都不算什么,他从没有给其他人说过累、叫过苦、诉过痛,唯一对家里多病的妻子他感到有太多的心痛和内疚。红原工程开始没多久,妻子便因病卧床,低烧不退,可是,他作为总指挥责任重大,为了大家,他舍弃小家,把对妻子的担心深埋在心底,一心扑在工地,可是妻子的病却因无人照顾没有及时医治,病情日益严重……这在老王心里成了永远的痛,每每想起与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便想起她含泪期盼自己回家的双眸,在心里他感到亏欠妻子太多,每想到此痛楚的泪水便会夺眶而出。   

  像老王这样的地电人不在少数,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百姓的生活用电质量,我们的地电工人在酷暑下铺设电缆,在寒风中立杆架线,很多人的胳膊被烈日晒脱了皮,双手被严寒冻裂,他们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又被体温暖干。无论什么时候,电力抢修队员们只要接到报修电话便立即起身赶往故障点进行抢修,他们沿着整条线路一点点排查,顾不上吃饭睡觉,完全没有了时间概念。为了避免突发大故障,随时排除障碍隐患,他们需要经常去巡查线路。有的时候,停电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线路上有一个鸟巢或者一节茂盛的树枝,但一线的职工从不敢懈怠,他们总是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重复着单调而又辛苦的工作。   

  当你听着这些人和事,你不觉得我们的地电人是那样的可敬吗?这就是我们的地电人,他们身着地电蓝的工装,无论是身背工具包行进在抄表或巡线的途中,还是全副武装奋战在杆塔顶端,任何一种艰苦他们都不曾畏惧,任何一次困难他们都不曾退缩,他们用他们的言行描绘着地电的画卷,抒写着地电人的执着与梦想!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普普通通的地方电力人 kkdrwr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