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属 oqve1sig
相比于心脑血管病人初期的麻木不仁,家属是清醒的痛苦。每个病人刚发病,是那样的突然,突然到家人没有一点点思想准备。突然发生的状况,打乱了一家人所有的节奏。拨打120,紧急送医院是不二的选择。但凡这种病人,一般都很严重,除了极少数有经验的家属或者非第一次发病病人。而且,到了医院,不是进了重症监护,就是进了抢救室。进了抢救室的还好,家属可以看到。重症监护,除了医院指定的护工,家属每天的探视时间只有区区十分钟。再做无菌防护,所剩无几。
这是开始。大头在后面。古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不是空穴来风。度过危险期的病人,跟着做的是康复。康复,为的是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病人怎么想?那个会叫唤的老太,我不止一次劝慰她。她挂在口中的是疼,是不想活。她说不出安乐死,就是抗拒所有的康复项目。医院这里,有医保限制,不允许住院很长时间。那个病人的儿子,就差下跪求医生,再住一段时间。其间有这样那样的说辞。
几个月过去了,没见到什么好转。只要进了康复中心,老太太的声声叫唤,熟知者听了揪心,新入院者听了害怕。可以不治吗?不甘心。那么长时间那么多钱下去了,也许下一天便有奇迹发生!这是大多数患者家属的心理。儿子每天下班过来看看,陪老妈说说话。其实自言自语。老太太经常半睡半醒,眯缝着眼睛,不搭理什么。女儿、媳妇偶然过来看看,无语。另一个老太儿子女儿家里都有自己的企业。她家不缺钱,缺人,找了最贵的护工,每天食堂订餐。老太太有糖尿病,病人餐看着就不好吃。老太太没有牙齿,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象征性吃一点倒掉。
农村老太太节约了一辈人体活动随时间变化子,顿顿倒饭菜,心疼得不行,没有办法。儿孙们每周来一次看看,老太不说什么。一个月下来,营养不良了。十几年没有发过的眩晕症,突然爆发,一天好几次天翻地覆,真痛苦。前些日子锻炼的成果,随着不能动还给了医院。不能说家属不尽心。大家讨生活都不容易,能送到医院请护工康复,不错了。老年疾病,家属是儿女为多。这一代老人至少有两三个儿女,总有人管。想象不出我们老了以后怎么办。
儿女们无论上班多辛苦,到医院基本上还能保持应有的水准。有个老头,病了半年多,康复效果还行,有人搀扶可以走起来。他的陪护者是女儿。他有两个女儿,常常来的是同一个,另一个偶尔冒冒泡。常来的那个不多言语,嘟着嘴很不开心的样子。后来知道了,这个女儿是老二。大女儿孩子已经大了,他帮助小女儿接送孩子。因老头要求,二女儿买了辆电动车。发病的时候好像在骑车途中。所以,老大认为老人是帮助老二得的病,就应该由老二负责。老二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心不甘情不愿地自认倒霉。
还见到一个很奇葩的女儿。大概这个女儿有点头脸,难以接受老父亲偏瘫的事实。康复训练中,对老头咬牙切齿地斥责,全不顾别人异样眼光。老头不愿意配合,女儿的咒骂如长江之水,声称有这样的老父,丢死人!真不想到医院看他!老头只能流眼泪,不敢说一句话。所有的反抗,用行动证明。
另一位儿子,令人感动。他的老妈八十三了。生病以后,妹妹不在扬州,只能自己扛。他每天到医院帮助老妈做康复。老妈特唠叨,有点神神叨叨。这位儿子不辞辛苦,汗哒哒地忙进忙出。据说他老妈夜里还折腾,不是说有人下毒,就是叫噩梦连连。儿子有怨言背地里悄悄说两句宣泄情绪,老妈面前还要笑脸奉承。这位儿子快六十了,曾是某单位头儿,正好退二线,有时间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做到这样,棒棒哒!老太太康复效果不太明显,前些天老叫嚷被下毒。到医院一查,又有一些脑梗。没办法,再一次边康复边治疗。
有个老人脑梗了,老太太有时候过来看看。某一天忽然听说,老太太睡梦中走了。他的儿女们被打击得太狠。还有一位老太做康复,老头在另一个家医院住院。有一天夜里,老太太梦见老头到她这里,要她往里睡睡不要挤着他。早上她说给同病房病人听,人家觉得不太妙。果然上午儿媳过来告诉他,老头夜里走了。这事儿算不算灵异?
这个女儿真可怜哪种情况下不能出现豆浆的身影://bdfyy999.com/bdf/zhuanjiadayi/changjianwenda/m/47420.html]问问治疗宠物猫皮肤病的药是什么,是个九零后。她的父亲已经去世几年,与母亲两人相依为命过日子。大学毕业干工作没多久,五十岁的母亲突发脑溢血倒下了。只差一个月可以退休的母亲,单位不给交什么什么金,退休工资据说少了。本来她母亲跑保险,估计很能说。病了后一阵清醒一阵糊涂,就是嘴巴停不下来。不睡觉便一直说,听不清她说什么。女儿一个人茫然无措,请了最低消费的护工帮忙做康复。两个月了,没任何效果。小姑娘心态还行。这样的家庭已经承受不起任何挫折,真担心某时间出现最后一根稻草……
更加痛苦的家属,是没有任何希望的病人。他们在医院里躺着,不言不语不移不动。他们还活着。他们如同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最后的日子,只有“眼睛间或一轮,证明还是个活物”。但是,家属不能放弃,还得救酸味食品吃起来要合理化。不知道,如果他们放弃抢救了,会不会犯法。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