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6-11-26 02:51:38

重温经典《梁祝》,兼浅论徐克

闲来无事,重温徐克执导的经典之作《梁祝》,北京中科白癜风不得不感叹一句,徐导真是鬼才,胸中大有丘壑。不需太多的宣扬广告,不需大牌明星或香艳噱头,只凭徐克这两个字,就基本可以保证电影的质量。或者有人以为我说这话带了太多的主观感彩,但细品这部《梁祝》,便能找到有力的佐证。   

  看了许多徐克的作品,非常欣赏徐克电影对于色调的处理。《黄飞鸿》中,偏黄的色彩加上鲜明的对比效果,有如浓墨重彩的画卷,激战往往发生在仓库、戏台、山洞、校场等极具特点的场所,于是便有飞扬的尘沙、夺目的旗帜、东倒西歪的木箱、昏黄的灯光、刺眼的利刃等等眩目的色彩糅合在一起,这是一种浪漫的视觉享受,也是对以往恬淡内敛略显死板的中国功夫电影传统理念的一种颠覆。除此之外,《倩女幽魂》中紫色与粉色间的妩媚以及墨黑与苍白中的诡异,《青蛇》中深绿的服饰加上水墨色背景凸显出的奇幻,《笑傲江湖》中江面上柔亮的色泽、古色古香的轻舟和淡淡的云雾造就的超脱潇洒,都能看出徐导对色彩的运用是多么得心应手。而《梁祝》的色彩也秉承了徐导一贯的风格,用偏光的镜头不断地呈现天边的一抹斜阳、道路两侧的山色、潺潺的山涧、颇显韵味的书院。试想学生在烟雾氤氲的林间弹琴,在墨香缭绕的大堂上摇头晃脑地诵读,在七色祥云下的汉白玉高台上舞剑,这不仅从视觉让人深深心向往之,甚至鼻尖可嗅到那种书卷气,周身彷佛沐浴在魏晋风度的气息中。想象当年在影院看《梁祝》的观众,单是看到开篇的色彩运用技巧,应该已感到不虚此行。   

  其次,徐导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幽默本事,在此片中亦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而这种幽默在我看来,与金庸大侠小说中的调侃颇有神似之处:绝非浅薄的哗众取宠,也不靠夸张的无厘头或时空错乱的对白来博人发笑,而是有着浓郁的书卷气质,或影射某些历史片段,或取材自诗词歌赋,或与一些典故传说遥相呼应,有一定深度,耐人寻味,往往需要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观众向前稍微思考一步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例如《梁祝》开头交代的时代背景是东晋时期,当时的士大夫、读书人以涂脂敷粉、服食丹药为风气,著名的“玉人”何晏便是其中的代表,于是徐锦江的一张马脸上擦满了“回春膏”,绷紧的表情令人捧腹;而梁山伯督促祝英台温书的情节,用绳子拉着祝英台的头发,是对“悬梁刺股”别出心裁的诠释,同样使人忍俊不禁。再想想《黄飞鸿》片中学外语闹笑话、歪着脑袋看影画机等等桥段,无不紧扣当时的时代背景,这种幽默的本事,仅有徐导才能驾轻就熟地穿插于他的各部经典之作,使得观众在记得影片情节的同时也记住了徐导鬼灵精的才气。   

  再次,我一直非常欣赏徐导安排故事情节的能力。一部不到两个小时的影片,可以在将故事讲完整的同时,兼顾到许多精彩的细节,例如梁祝在床上放一碗水以分睡、梁山伯乌黑的眼窝、刘洵扮演的家丁与老师下棋、孙兴扮演的和尚等等,而且一点不让人觉得冗余。而这部片子另一处经典,就是能够自开端时轻白癜风专科医院松诙谐的基调,逐渐转到其后凄惨萧条、肝肠寸断、撕心裂肺、天地为之变色的悲剧结局,其间竟无丝毫窒滞,而观看者也觉“理应如此”。我想,这正是徐导的过人之处:许新疆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多情节似乎都已在不知不觉中安排好了,其实很多原因、开端、背景等等,都是在一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场景、镜头和对白中交代的。例如当时士族的地位、南渡后的心态、祝家的家境等等,都毫无棱角地糅入了电影,几乎有种“无招胜有招”的境界~   

  徐导的电影风格也并非一成不变的,但有一些非常个性的特色,总能让人一眼就辨别出来,即使不是出自徐导的手笔,也至少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财叔之横扫千军》、《打工皇帝》、《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虽然各有特点,总能有一些蛛丝马迹可循。《梁祝》和《青蛇》、《花月佳期》等片在镜头运用、色彩处理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徐导的这种个性真要诉诸言语是很难的,起码我没有这样专业的本事来一一剖析,需要同样喜爱徐导的观众来意会了。   

  另外,《梁祝》中无论是引经据典、抚琴鼓瑟,这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地方都处理的相当好,不会像某些古装片一般落下笑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课的教室墙壁上挂的书法,竟然是《圣教序》——这是唐太宗令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也就是说,虽然字是书圣的,但成册是在唐朝。这个小小的常识错误,算是个小小瑕疵吧,不过由于整部电影确实经典,这个也无伤大雅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温经典《梁祝》,兼浅论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