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enj 發表於 2016-12-4 04:36:45

迁村腾地 何以变成耕地抛荒?


黄陂区祁家湾街李桥村,因距汉口仅半个小时车程,许多年轻人进城务工,农村劳动力短缺,多年前,该村1540亩基本农田约两成抛荒。2009年至2010年,该村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全村372户人家中,366户搬进了新农村还建小区。村民到农田的路变远了,绝大多数村民不再种地,抛荒地现达到千亩以上。(12-25来源:楚天金报)。   

  让农民“迁村腾地”,将农民归到一堆,村子迁了,房子高了,楼房多了,道路宽了,地也腾出来了,但是良田却成了荒滩,而农民抛荒的一个原因竟然是,迁村之后的新农村实行小区式管理,不能养鸡养牛,犁耙等农具也无处可放,新居住地距农田太远了,田间管理极非常不方便。因此只好抛荒不种了。这种现象令人深思!   

  一个村因为“迁村腾地”就出现了千余下亩的抛荒之地,想想就让人心痛,如果有十个村、一百个村、甚至更多的村象这样“迁村腾地”那该是多大的浪费、多大的损失啊!对农民生活、粮食生产会有多大的影响啊?   

  近几年,许多地方的政府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名义下,大力开展“迁村腾地”活动,让农民离开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逼农民搬家归大堆,将农民赶上楼,动辄就是将几个自然村、几个行政村的农民归并到一起,建起几百户、几千户、几万户的小城大镇,理由都是让农民过上市民的生活,腾出更多更好的土地,北京有没有专治白癜风的医院便于集中开发,集约经营。应该说,地方政府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结果却背离了出发点,种下的桔子成了枳,“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还是政府官员在做这样的决策时,除了有土财政的考虑外,还有习惯于为民作主的思维,没有深入到实际之中认真考察,不是认真征求农民的意见,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凭自己想象,盯着电脑动动鼠标作出的。他们知道一加一等于二,却不知道很多时候一加一不等于二。他们只知道,城镇化可以让农民过上市民的生活,可以腾出很多土地,小区管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却不知道,不完全的、变民形的城镇化可以生出怪胎,让农民变成农民不农民,市民不市民的“四不像”。说是农民吧,田地没有了,或是有田地也离远了,庄稼无法种,畜禽不能养,农具无处放,还要买米吃。说是市民吧,却又没有市民的生活保障,没有市民的文化生活,没有市民的就业机会。正如一首顺口溜所说的那样:吃的高价粮,住的高价房,喝的高价水,受的高价伤。   

  按说,推进农村城镇化,农民是主体,也应该是主角。俗话说,入山问樵,入水问渔,农村城镇化应该怎样化,首先应该是考虑农村的现实,听取农民的意见,农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但是,在一些地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方的城镇化进程中,恰恰缺少了这个环节。而是政府官员自我想象自设计,自绘蓝图自施工,把主体放在一边。让主角全部靠边。结果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就成了画虎不成中科白癜风医院反类犬,不仅让许多承载着历史传承、文化传统、民俗风情的古村落消失在尘土飞扬之中,让文化的血脉、民俗的根系断裂在时光的深处,还给农民的生活带来艰难,是村子新了,种田难了,楼房高了,根底失了。农民不满意,粮食生产有隐忧。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李桥村“迁村腾地”出现的千亩荒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这件事说明,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怎么化却必须遵循规律,尊重农民意愿,切不可只凭长官意志,凭良好愿望就为民作主,强行推进,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迁村腾地 何以变成耕地抛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