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时光里远去的曲调 3zc1tyig
外婆拍着我的背:“囡囡,别睡了,我们该回去啦。”
然后我在人声嘈杂中醒来,困得快要睁不开眼。外婆总会很慈祥的拍拍我:“你呀,总是吵着要来看戏,看了一半又睡着了。”
我只得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然后牵着外婆的手一步一步踏着月光回去。
而很多年以后,我的脑海里都还能记起儿时去看戏的场景,那些听过的曲儿也一直在我脑海里,清晰如昨。
在我们成长的那些年里,戏曲并不是经常能听到的。因为在乡村里,通常只有谁家做白喜的时候才会请戏班子来唱戏热闹。我们的童年里,鲜少会有这样的节目。所以当有这样的白喜事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凑这样的热闹。
在那个年代里,通讯并不是很方便,但是那时候邻里乡亲都很熟络。似乎在大马路上随便遇见一个人,唠嗑几句了,便能扯上一点什么关系。而那时候的什么新鲜事,也总是这样口耳相传。所以那些时候的什么新消息,总能以最快的速度散播开来。而人们在散播消息时,总会眉飞色舞的去描述一下,仿佛自己是亲眼看见那件事发生的一般。
很多时候,当白喜这样的消息开始传播的时候。旁人总会先唏嘘,而后会想起,呀,又有戏班子要来唱曲了。孩子们总是兴奋的,有戏班子唱曲的时候,大家可以在晚上出去玩。办白喜的人家里也会很热闹,案几上也会摆上很多瓜果给这些来看戏曲的乡邻。
通常这样的戏曲会从天黑开始,一直到十点左右才会结束。有钱的人家也许会请几个戏班子,然后热闹整个晚上。
而我那时候,总会在黄昏的时候就开始跟在外婆的身后。生怕外婆去看戏了,然后把我放在家里。那时候的婆婆已经上了年纪,眼睛和耳朵都不是很好使,所以在黄昏的时候,婆婆便已经上床歇息了。
天黑以后,外婆会拿着家里唯一的手电,牵着我往办白喜的人家去。一路上也总会遇见一些邻居,然后她们会开始唠嗑。孩子们总是不愿意听这些家长里短的,等到了主人家,孩子们早就跟长了翅膀一般飞走了。
外婆那时候总是喜欢坐在台前,嗑着主人家的瓜子和别人聊天。孩子们坐不住,抓着一把瓜子总是要钻到台后去,好奇地看着那些戏子们画妆。他们打一层厚厚的粉,孩子们看着看着便会忍不住笑出声。有些戏班子会把这些捣蛋的孩子们赶出去,但是有的戏班子会不一样,他们会拿着笔,开玩笑的在孩子们的脸上抹点色。然后大家都会笑起来,甚至都会忘记这是一场白喜。
那时候一个戏班子节目很杂,总会先唱一些歌。那时候最常听到的就是《走进新时代》,如果过世的是女性,就会唱一首很经典的《母亲》,歌词有一句: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一旦听到这首歌,都觉得像是谁家在办白喜。
歌曲打了头之后,戏班子才会真正的开始唱戏曲,很多时候唱的都是湖南的花鼓戏,《刘海砍樵》、《补锅》、《母女讨饭》、《刘三姐》这些戏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那些年的一场戏,总是会有很多人来看。主人家没有那么多凳子,很多人站着也会在旁边看戏。戏班子在唱戏的时候,也会拿着锣来向观众们讨些赏钱,然后说些好话。农村里的人一般都给的很少,一块两块。讨完了赏钱,戏曲才会重新咿呀的唱起。
以前的戏班子,连舞台都是需要自己来搭建的。所以有些时候,他们可能就是在一块空地上表演,农家的稻草会铺满地面。
小时候其实是听不懂这些曲儿的,看的大概也就是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在和伙伴们玩累以后,我会靠在外婆的腿上。半眯着眼睛,耳边时不时会有一阵哄笑。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影响孩子的瞌睡,所以我也在这样的曲声里睡去。
后来的时光过得很快,就像歌曲《越来越好》一样,房子大了电话小了,家家户户都有了大彩电,手机里的游戏也远比这些戏曲要来的有意思。戏班子唱戏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后来去看过一场戏,几乎都是现代化的歌曲了,而那时候的喇叭唢呐声,也在时光里远去了。
高中那年,婆婆去世了,外婆家的院子里搭起了简陋的舞台。我们做着主人家,到处倒水端茶。歇息的时候,哥哥带着我去鼓捣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着戏班子的音响设备。他们放的歌曲也不再只是老歌曲,多了很多新潮的歌曲。
晚上戏班子儿童白癜风饮食唱戏的时候,家里摆着的凳子都没有坐满人。就连互动,台下都没有什么气氛,看的我都有些犯困,但是戏班子的人还是一样的嗓门洪亮、眼神坚定。
夜深他们唱完戏的时候,在后台收拾着东西。他们说,现在唱戏的越来越不如从前了,可能过几年,大家也不需要这样的戏班子了吧。而这些戏子们,也早已不再年轻。年轻人喜欢这行的,也是少之又少了。
后来我也会在网上看到一些新闻,说农村里办白喜为了热闹请了一些跳艳舞的,甚至有很多大尺度的节目。
每每此时,我总会想起儿时听过的那些曲儿。只是这样的戏曲,从婆婆离世那年之后,我再也没有听过了。也不知道,那些给我们唱过戏曲的戏子们,还在何处唱着他们挚爱的曲调。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