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与贫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说:“贪,欲物也。贫,财分少也”。
从字面意思看,即是说:贪,是想要得到财物;贫,是财物因分散而少。
按照一般常理,应该是因为贫穷所以贪婪。俗语说:饱食思,饥寒起盗心。似乎是人贫穷了,就迫切想要得到财物了。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从古到今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人不在少数,而贪心不足的,往往是拥有很多钱财的人。
元代有一首小令:《醉太平-讥贪利者》这样说: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
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把“老先生”们的贪婪描画得入木三分。当然,这似乎专指贪小利的老先生们,贪婪到让人发笑的程度,而他自己却不管不顾,小算盘打得叭叭响,照样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津津有味。
俄国文人果戈理,在《死魂灵》里,刻画了一个人物,叫泼留希金,此人穿着打扮如农村妇女,衣衫后背破个大洞,前襟上沾着面粉,脖子上围着袜子不象袜子腰带不象腰带的破玩意儿。可是他却是个财主,科学饮食帮助白癜风患者春季排毒库房、地窖里的果蔬、面粉、羊皮?堆积如山。到底多少财物,他自己也弄不清楚。而他却依旧癖财如命,到处搜刮,过着乞丐似的日子。别人忘在井台上一只木桶,他咒发誓说是他的;以至于他所经过的马路都用不着打扫。
无独有偶,法国人巴尔扎克笔下有葛朗台,莫里哀笔下有阿巴贡,英国人莎士比亚笔下有夏洛克。这几个人物,贪婪、吝啬、刻薄、损人利己、鲜廉寡耻到极至,可谓难辨伯仲。
在咱们中国,贪婪以至于吝啬的人可多了去了。有出戏叫《严家滩》,员外张忠实,家财万贯,为人处事却十分抠门儿:在县太爷大堂上,屁股要挨板子了,却让人把下衣撩起,宁肯肉破也不让衣服破。在他的认知里,肉破了自己会慢慢长好,缝补衣服那可得花钱呢。
看来这古今中外都有如此这般的人物,让人忍俊不禁。
有这样一则幽默小故事:
说是一个人十分抠索,煮个鸡蛋当菜下饭。每次把筷子头戳进鸡蛋,拔出舔一舔就算吃菜了。
后来听说有人比他更俭省,于是就去拜访,以便学习促进。带什么见面礼呢?思来想去,取张纸画了两条鱼背着去了。中午吃饭,人家也是吃鸡蛋,不过是把鸡蛋吊在房梁上,用筷子指一下,配一口饭。
此人受益非浅,于是就常出去拜访高人。有天回家,儿子禀报说前几天那人回访了。他忙问收了什么礼物,却见桌上放着巴掌大小一片纸,上画两条小魚苗。儿子回禀:那人说上次令尊所送大鱼没舍得吃,放鱼塘里养着呢,谁知道生了鱼苗,所以就带来作礼物相赠。
此人笑问:中午用什么待客?儿子比划着说:我用手比了四个盘子。此人一看,立马喝叱道:真他娘的败家子!太奢侈!小一点不行吗?比那么大,吃不完岂不浪费了!
当然这是笑话儿。
其实,贪与贫只是两个字的写法相近。贪的反义应该是廉,而贫的反义应该是富。富人并非全都贪婪,穷人也不是不爱钱财。
对于钱财,每个人的出发点有所不同。常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钱财面前不为所动,方为君子。
贪的含意要广些,也不外乎贪财贪权贪色。归于一条即是天下一切皆为我有。这样一来,做官的人最易犯贪。前些年流行干部下乡扶贫,老百姓这样说:来时信誓旦旦惊天动地,到时接风洗尘花天酒地,走时连拿带送欢天喜地。所以借用晚清的一副对联形容说:早走一时天有眼,再留三日地无皮。可见搜刮之甚。
而贫,是一种客观状态。古人推崇安贫乐道,推己达人要安于现状。这也走了极端。世人都去箪食瓢饮,社会还怎么进步?
说到底,富贵也好,贫贱也罢,是要人剔除贪念,知足而乐。
贪婪,无关贫富;吝啬,不分贵贱。因人而异,因人而已。
没什么大道理可讲,贫穷而平和的人总比富裕而贪婪的人要活得写意一些。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