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夜谈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好教育?刚从附中实习回到宿舍,舍友A便感叹到,现在都大四了,站在讲台上还是不能坦然,这是为什么呢?我开玩笑说到:“其身正,其身不正……,接下来你懂的。”舍友B便反驳到:“那是没实力的表现,同时也是没自信的表现,与身正不正没多大关系。”舍友A听见我们这样说他有些不高兴,便反问到:“什么是实力呢?什么又是身正呢?难道会教学生做题就是所谓的实力和身正?”舍友B拍拍舍友A的肩膀:“谁叫我们是中国人呢,中国学生除了做题还是做题,考试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此时听到舍友B的话内心开始有些不快,但我保持了沉默,安静地听他们二人的言谈,最后说着说着舍友A也赞同并支持了舍友B的观点,而且还补充到,学生做好题考好试就能赢得一切,父母看的就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成绩好了家长开心学生快乐老师满意。我有些不耐烦了,开始反驳他们的话来:“那学生的素质怎么办?”舍友B回答到:“这年代有了分数还在乎什么素质,中国这么多人,怎么谈素质,学生真要是素质低下犯了罪,以后国家多修点监狱便得了呗。”(其实知道舍友B的话是开玩笑,但是听到这样的话内心不是很好受)由于我不善言辞,只能保持愤怒并沉默着。最让我不能忍受的是舍友A赞同了他的观点,他们站到一条线上来打击我的观点。舍友A便补充到:“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培养考试机器,而且是高分机器,你看如今什么都需要考试,进企业要考试,公务员要考试,高考要考试,等等这一系列的考试陪伴我们终身。”我被两位舍友的言谈说的无法反驳,但我也不完全赞同他们的观点,我回答到:“中国虽然是考试但考的是素质不是所谓的机器,做为人我们应该有理智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生产产品机器。”舍友B好奇地问到我,“那你说一下什么是素质呢,中国提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了,还不是一样的考试做题,如今的教学都是以题海为战术,哪里有时间谈什么素质呢,因此,考试才是硬功夫,考试才能出成绩。”我无语了,难道真的就这样被他们打败了吗?难道他们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吗?由于自己不善言辞,有理难言,所以无奈地退出了这场辩论。但我内心仍不服输,于是在深夜里思考着和舍友讨论的这些问题,这些问题一直缠绕我到凌晨四点,最后找到如下说服自己的几点理由:
一、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想谈素质教育,就必须知道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为什么如今我们老师一谈素质教育就头疼?为什么搞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看不到明显的成绩?其实素质教育的成绩单处处可寻,只是我们缺少全面客观的去了解,素质教育不是一个速成的产品可以活生生的呈现在你我面前,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提出的“生本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他所谓的“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他的理念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曾在他的讲座上听他说过:“高考考的是学生的素养,有素养才能真正考好。”因此,面对如今的学生,我们做老师的不是培养出一批一批的考试机器,校园不是分数的加工厂。我们应该培养出有素质有能力的学生,不光会做题而且还有高尚的素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素质呢?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作为一名高中生物老师,在课标理念中要求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素质中应全方位渗透课标理念的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坚信素质教育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将素质教育运用到课堂上,让课堂活起来。因此课堂应是学生拥有的生活世界,而不是被教师垄断的场所。课堂应是学生的精神家园,而不是知识的“交易所”。课堂教学应把感性活动作为主导方式,不应该只充斥着理性。课堂应该是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而不是认识、接受、掌握、复制的空间。
二、教师应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
何为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呢?正确的价值观包括那些呢?习大大在北师大的演讲上曾说过:“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好老师要有道德情;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好老师要有教育理念。”个人认为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职业道德、能力体系和知识体系三个方面。教师最基本的价值观是热爱白癜风患者如何正确饮茶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关怀、爱护和尊重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情感。要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基本修养,具有较好的教育能力、优秀的心理品质和语言素养。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渊博的知识。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言行一致,为人师表。仪表大方,衣着整齐、朴素。因此,在职业道德方面,我们应该有高度的职业意识,深厚的职业感情,正直的职业行为。在知识体系方面,广博的学科文化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共同构成教师必备知识体系。在能力体系方面,应该有专业课程教育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获取信息能力。
同时,教师在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下,应转变教学态度。我们的教学应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三、评价学生的标准应从单一走向多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形容学生:“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面对时代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待,考试招生制度还存在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一考定终身”的弊病日益凸显。“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从入学到毕业,从期中考到期末考,从中考到高考,从大学的只求不挂。唯分是举,应试倾向重。从现在的考试制度下,分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唯一的标准,学生被绑架在分数的战车上,分分计较;学校和老师围着升学率转动,疲惫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