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休閒論壇

標題: 一个不安和躁动的灵魂 [打印本頁]

作者: 不离不弃つ    時間: 2017-1-4 08:10
標題: 一个不安和躁动的灵魂
近读李运昌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追寻》,感触良多,有些想法不得不说。因为是李运昌,所以才有了《追寻》。   

  他在书中刻画的人物叫田一波,据说这里有他的影子,但我看这里不光是影子的问题,肯定是有他的身子,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小说的内容有自己的影子这是可能的,但是,要是有自己的身子在里面,这就要说道说道了。   

  其实,他塑造的人物田一波还是成功的,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向命运抗争、不屈的灵魂。田一波生长在一个极其贫穷的家庭,因此,过早地辍学,为了改变命运到外面谋生,浪迹于都市,干过保安、治安员、装卸工、摆过地摊、卖过水果和服装、发过广告、在舞厅、面包房打过工、开过书店,十六岁就离开乡下来到了都市里,这就是作者的人生轨迹,也是书中人物田一波所走的路,为了改变命运,他不停地在打工,向自己的命运抗争,这其中的过程是艰辛的,有时他身上仅有五元钱,有时几乎到了乞讨的地步(十三章乐善好施的陌生人)。   

  他在都市里闯荡基于一个最基本的目标就为了自己心中的女人玛丽,想要闯出一片天地来,所受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这些书中都有描写。   

  就是这样一个社治疗不当引发红皮病型白癜风疾病会底层的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不忘自己的梦想和喜爱的文学,如饥似渴地学习着。   

  这个人物的塑造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现实性,代表着我们农民世世代代的那种不屈不挠、顽强的生活信念。   

  在此,我不得不说,我也曾经认识过一个和田一波几乎有着同样梦想的乡下男孩,他姓崔,我们的认识是在市里召开的作协会员代表会议上,因为他来自乡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和我还有同乡之谊,后来他又进城来找我,一是希望我给他在城里找个工作,二是向我要点回家的路费,我知道他没钱了,就留他吃了饭。   

  路费我给了他十元,要知道,我们那时的工资也就百十来块,他回家的路费也就几元。不过由于那时在城里找工作相当地难,不像现在,到处都在缺人手,这个问题没有给他办到,从他的表述中我知道他一直在市里和各个县城奔波,到处找工作和各个文学沾边的部门联系人脉。他也告诉我,家里给他订的亲不太满意,没有办法,家里穷,看样子他是不喜欢的,这一点和田一波有着惊人的相似。   

  这次分别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只是在市里的日报上见到过他发的一组诗歌,写的还不错,再后来,我又见到一个县上文化馆的人给他发了一个消息,说他当了记者,说他成功了,(其实那时的记者证大多是赏来的,和现在的不一样)。我知道他还在到处流浪奔合肥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波。   

  我读着《追寻》就想到了他,贫穷是我们改革开放初期那个时代的象征,不屈又是我们民族的本质。   

  向命运抗争这是值得鼓励的行为,我的意思是说作家笔下的人物有相当的代表性,代表了我们这个社会底层普通、勤劳民众的原生态。   

  可喜的是作家给我们展现了出来。   

  在作家的笔下,小人物向命运抗争的文学作品始终是关注的焦点,只是角度不同罢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白癜风的相关症状有几个黑》就是这样的一部名著,主人翁于连为了跻身于上流社会不惜周旋于贵妇的怀抱,直至毁灭,这是一个小人物的躁动和不安分。路遥《人生》中人物也是一种小人物不安分的躁动。   

  李运昌笔下的人物更是如此。   

  在我们的社会中,如果一人的勤劳还换不来温饱,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的形态问题。   

  田一波也许是成功了,在作者的笔下我看了出来,因为他的书出版了。(这是他的梦想,不管是田一波还是作家本人)。   

  其实,现实的残酷似乎还没有让田一波感觉到这本书的出版后又会咋样,感到作者似乎是大大地出了一口气。一本书就能“饭乎”的时代早已远去,那个时代的白居易凭着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就让当时文艺界的大腕顾况大加赞赏。由一开始不愿见他,说:长安米贵,居住不易,到见了此诗后说:有才如此,居亦容易。   

  时代到了现代,人们对文学的认识以及对作家的崇拜已是变得没有多少色彩而言了,这和我们过去那个时代大相径庭了,记得当年和高玉宝一样齐名的另一位所谓的作家崔八娃,当时号称“南崔睾丸炎是不是的原因北高”,可见当时的名气之大。可是,文革结束后,人们又想起他了,当记者找到他,他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满脸皱纹的老农,他是那个时代被作家的,他的文章大多是其他人帮着改动的,也就是他人为了树一个特殊的有需要的农民作家来为形势应景。   

  我在这里要说的是,作家的光环早已褪去,留下的只是作家已是一种职业了,所以,我说出书也好,做买卖也好,只要我们能够首先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都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没有贵贱之分。这一点我希望田一波能够理解。同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多学习这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我要说的是,成功不是金钱,何况田一波不会因这本书能赚到钱。一个人的成功不是金钱的多寡,而是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真实性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谈谈书中对田一波所喜欢的姑娘玛丽塑造的成功和不足。   

  玛丽作为田一波最中意的姑娘,这个人物始终贯穿在他的心中,可以说是田一波一切奔波的幕后推手,为了能够娶得上玛丽,只有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如愿。因为她要求他:“……你要知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如果想和我走在一起,那就看你以后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你要成就了一番事业,咱俩之间都好说,如果你不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将来……你可不要后悔。”(第七十三页),女人要过个安稳和男人有事业的日子这无可厚非,就是想过个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田一波给不了她,多年下来,他两手空空,而且贷款两万多元,正因如此,就决定了他们的爱情是无根之木,这一点,田一波始终没有一个清醒地认识,女人要的是男人送上门的事业,而看不到玛丽对男人有任何的帮助,只是这样要求着,其实,她是在等着富有来娶她。这样的女人能等待多久?等待的时间是有限度的。这个女人的塑造在书中是苍白的,只是一个呆家里等着田一波有事业的女人。   

  作为长篇小说,这里面是有相当大的空间可以把这个女人塑造好,爱才也好,为爱而献身也好,可是,这里作为书中一个主要人物,我认为并不丰满。   

  倒是田一波对玛丽的爱情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态相当地真实可信,同样也是感人的。为了女人,作




歡迎光臨 八方休閒論壇 (https://tw.8fun.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