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I 2007 Airport Service Quality Awards門面,是旅人初來乍訪的初印象。隨著新政府即將上任,期許新人新氣象能為台灣帶來更多正面影響的同時,也期望透過深獲國際旅人好評的機場借鏡,以及觀光、藝術、文化各領域專家的建言,共同編織一個新台灣空港的未來藍圖。
對於經常旅行,或因公務必須在世界各城市間遊走的商務人士而言,旅途中可能遇到的人、事、物、場所,都是旅程順利與否的關鍵。當大多數的人在討論航空公司的服務品質,以及旅館的軟硬體服務設備對於旅行的影響時,旅程的起點——機場,也是旅人關心的重要話題之一,而機場的擴建或新建工程,更是二十一世紀所有城市(國家)形塑新形象的重要建設之一。
不同於以往的旅行習慣或是商務客人的來去匆匆,隨著現代新機場的服務越趨多元化,以及設備日益先進新穎,旅客停留在機場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有些人甚至為了使用機場的設施,會提早抵達機場。現今,除了服務品質與效率之外,大多數旅人也開始重視機場的設計、洗手間的數量與清潔、休息區座椅的舒適度、餐飲的品質與價格等等。
關係一個城市或一個國家門面的機場,是所有旅人認識這個地方的第一印象。因此,當機場的設備老舊、服務品質不佳,軟硬體皆出現問題時,一定會影響旅人前來拜訪的意願,甚至連短暫的轉機停留都不願意。印象最深刻的是最近兩次在倫敦希斯洛(Heathrow)機場轉機的經驗。今年三月底Heathrow’s Terminal 5正式啟用之前,希斯洛共有四個航廈,航廈之間都有一段距離,對於轉機的旅客而言,如果動線與指標清楚明確,距離長不是問題,若再加上沒有效率又擾民的安檢措施,就會讓人在規劃下次旅程時避開此機場。倫敦希斯洛機場即因為上述的問題,近年來在國際旅人票選的最佳機場排名中,一路從45名掉到百名之外。
此外,機場的設計與規模也會影響旅人對此城市(國家)的印象。以桃園國際機場為例,雖然第二航廈才於2000年正式啟用,但如果跟鄰近國家,晚幾年落成啟用的韓國仁川機場、日本中部國際機場或馬來西亞吉隆坡機場相比較,不僅建築設計無法相抗衡,連規模也顯得不夠國際感。
最近,因為即將於520就職的新任總統馬英九的「愛台十二建設」之一的桃園國際航空城政見,新機場航廈成為熱門的討論話題。其實,早在多年前即有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的規劃,但礙於進出的旅客人數未超出目前兩個航廈的總負荷流量,因此第三航廈的建設處於停滯的狀態。現在,不僅是新總統希望能落實他的建設政見,為了迎接可能大幅增加的大陸遊客,以及讓台灣更加國際化,新機場的建設成為了大家的共識。
而台灣究竟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新國際機場?透過2007年的兩項國際性的全球旅人機場調查評比結果——「ACI 2007 Airport Service Quality Awards」與「Skytrax World Airport Awards 2007」獲選的機場,以及剛落成啟用或即將落成的國際新機場,可供我們在正式投入機場建設之前的籌劃參考。
ACI 2007 Airport Service Quality Awards
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國際機場協會(Airports Council International),每年都會針對與會的會員機場進行國際旅人的調查評比,2007年全球總共有九十個會員機場被列入評比對象,有效的問卷調查將近二十萬份。ACI希望透過這項調查結果,來檢視機場的服務品質與效率,進而改善並提供旅人最佳的機場服務。2007年ACI全球服務品質最優的前五大機場依序為:韓國仁川機場、馬來西亞吉隆坡國際機場、新加坡樟宜機場、香港國際機場、日本中部國際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