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方休閒論壇

標題: 七月半传递出的孝亲理念 [打印本頁]

作者: pkrwn    時間: 2016-9-14 02:00
標題: 七月半传递出的孝亲理念

农历的七月半,道教称之为“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鬼节。关于中元节的传说有许多版本。木莲救母,是其中之一。还有一种说法:地藏菩萨的母亲去世后被打入地狱,受尽折磨。菩萨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于是在七月十五那天,把地狱门打开,放母亲出来。菩萨也会因亲情徇私,说明孝是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念。狱门一开,满世界的小鬼也就统统跟了出来。所以就有“七月半,鬼乱窜”之说。“中元节”祭祀,除了祭拜自家祖先,还专门为那些没有亲人的孤魂野鬼设立野祭,称之为“施孤”。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习俗,传递了中国儒家积孝行善的孝亲理念。   

 习俗是文化的传承。“中元节”体现了敦孝、慈善的美德,传承的是中华民族的孝亲文化。2010年5月18日,“中元节”被列入中国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农村依然有“过七月半”的习俗。但城里人,特别是城里的年轻人,多半已经不知道有七月半这个节了。   

 “中元北京治白癜风专科医院节”从农历7月13到7月18白癜风的症状及治疗共5天,这5天,地狱里的鬼可以在人间享受祭祀。祭祀表达了生者对亡者的怀念,是孝道和亲情的延续。在佛教教义里,罪是可以通过行善救赎的。安徽九华山的地藏殿里有这样一副对联:“渡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幅对联反映了人性光明,向善的良好意愿。并传递了这样一个理念:即便是十恶不赦的邪魔厉鬼,也可以通过渡化,使其弃恶向善,走出地狱。   

 我国的鬼节文化源远流长,对鬼的祭祀,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元节”就是一个有着较大影响的民俗活动。清代诗人庞垲有一首诗:“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这首诗给阴森的鬼节,增添了许多人情味,很有点“上元”月夜的味道。民间习俗有着它的历史传承,我们不要一概而论地把对鬼神的祭拜,当作迷信。   

 人生最终都要走向坟墓,这句话似乎殆丧,但却很有哲理。有什么人能躲过这条路呢!相濡以沫的老伴已经走了快二十年了。真所谓西风漫卷时光碎,残暮微雨思故人;飞花常伴离人梦,寂寞帘帷过黄昏。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但面对死亡,有几人能做到坦然呢!死亡终归是生命最终的归宿,人生不可能永远厮守。生死诀别谁都无法幸免,生死匆匆,唯有不息的思念缠绵于生者心间,久久不能飘散。我从来没有在“中元节”给父母、妻子焚化过纸钱白癜风秘方。所谓“百善孝为先”,没有孝又如何谈得上善,这使我常常自责。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我也常常以此作为自我解脱的理由。不知道那个世界是否存在,如果真有,似乎也增加了一点期望。阴阳相隔,总也有相聚的时刻。到了那个世界,不就可以长相厮守了吗。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虽然中元节夜空的月和中秋一样明亮。但闪烁在野地里的纸钱火苗,却在诉说着这是一个心灵暗淡的日子。这一天,熙攘的世界有点冷。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望着窗外的星空,仿佛灵魂的思绪,已经飞到了另一个世界。那里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但却是人生最后的归宿。夜阑无声,敲击键盘的滴滴笃笃声响,显得那么清晰。似乎就是僧人的梵音清唱,传递着我们民族的孝亲文化。   

2016.8.17




歡迎光臨 八方休閒論壇 (https://tw.8fun.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