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汉语词典中有一“圆”字,由“圆”又引起诸多的汉词,“圆满”就是其中之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是这样诠释的:①“形:周全,这话说的~;这人做事很~,各方面都能照顾到。”②“形:没有欠缺、漏洞,使人满意:~的答复;结局非常~。”明全真道士周玄貞所撰《皇经集注》卷五云:“运御乾坤,大光明圆满”。注:“道不渎不强聒,道化自然,诸类终始循环,无有不化于道者,故曰圆满”。
这“圆满”二字,看似简单,也是众生所向望。但是,作为人类无论是在对待生死、形貌再到行为、功业,如何达到圆满,并非人人都可以做的到,也正因为如此才显得非凡。所以,庄子在《大宗师》中在此谈到也只有得道“真人”或者“圣人”才能达到。
是的,世全国治白癜风最好医院间万物凡是有生命的都是面临着同一个课题,那就是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生命是一个过程,生死交替,构成了生命运动的基本方式。你看,人从入母胎、出生、长大、成家、立业、衰老、生病至死亡,这就是生命从生至死的现象。可以说,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走向死亡之路。
关于生与死的命题,古今中外无数先哲圣贤都作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探讨。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茫然的,甚至避讳不谈,就连至圣先师孔子都说:“未知生,焉知死。”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的法则。一个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才会真正懂得死亡。乐观的人,将死视为一北京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种自然的结果,把它看得很淡。
道家也不例外,庄子师承老子,虽然也强调忘形而免害,无用即大用的思想,但更多的是崇尚“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这在他的《齐物论》和《养生主》等白癜风可以治得好吗文中多次谈到。(详见《读庄子话秦失三号》和《读庄子话薪尽火传》一文)这虽然是从人生处世与立世之中的养生方面的探讨,但对庄子的人生观也可见一斑。
但是,庄子的人生观却与儒家从“知生”而“知死”不同。这从《大宗师》中所说的“真人”在对待生死这一问题上,可知他是他从死着手,最后再回到生,以轻生轻死的态度在谈论着道家的生死观。你看:
“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欣,其入不距;翛[xiāo]然而往,翛然而来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
庄子认为生、老、死都是自然而然的,死不过是安息,生死无非是气之聚与散,“不知悦生,不知恶死”,一切都归之于自然。因此,具备这样生死观的真人“不用心智去损害大道,也不用人为的因素去帮助自然。”从形貌上就能表现出来,又不同于凡人。所以,他在《大宗师》中又说:“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頯[ku韂;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你看,从真人的心志、形貌可见真人的不平凡,他心里忘怀了一切,没有那么些心智,没有那么些欲望;他的容貌静寂淡然,很安详,很平淡,没有什么情绪上的喜怒哀乐、大喜大悲这么一种状态;他的额头宽大质朴,表情行为能够根据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来调节自己的喜怒哀乐,使之与四时相通,与大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吃、住、行“顺其自然”与其相向而行,而没有谁能探测到他精神世界的真谛,真的进入到修为的最高境界,这正如老子所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从心斋到容止都具备了真人的素质,那么真人的实际行动在功业上就有了另一番高深境界,庄子在《大宗师》中又将真人这一话题推向更实际的一个层次。他说:“故圣人之用兵也,亡国而不失人心;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
真正圣人用兵,老子在《道德经》三十一章中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老子所说的“不得已而用之”,其前提是为了拯救黎民百姓,那当然就能做到如庄子所谓“亡国而不失人心”了。
中国历史上从改朝换代到抗击外侮的历史史实真是俯拾皆是。如秦王嬴政当政后,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最好的医院兼并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秦国先后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中国,李白有诗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秦王嬴政以虎视龙卷之威势,扫荡、统一了战乱的中原六国。天子之剑一挥舞,漫天浮云消逝,各国的富贵诸侯尽数迁徙到咸阳。正所谓大命天与,宏图大略驾御群雄是也。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分裂的混战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华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现代也是如此,三年解放战争时期,中国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无论打到那里,国统区的士农工商,大家都是热烈欢迎解放军的到来,老百姓不仅“掸食壶浆以迎王师”,还积极参军、出民夫支援前线,的部队也纷纷起义,最终政权在大陆被。为什么呢?“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就是庄子所说的“亡国而不失人心”。
圣人是如何能做到“亡国而不失人心”呢?按照庄子的说法,就是“利泽施乎万世,不为爱人”。如果他是“真人”或者“圣人”,他的所作所为不是站在“爱人”的出发点上,都是在会有利于人的。他也不是成心要有利于万物的,但他仍然达到了有利于万物的这么一个目标。如果我们怀着一种以心捐道,以人助天的目的行事,那也是有不合时宜的。所以,庄子又说:“故乐通物,非圣人也;有亲,非仁也;天时,非贤也;利害不通,非君子也;行名失己,非士也;亡身不真,非役人也。”最高的境界应该是“垂衣裳而天下治”,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你就能利泽万物。
像什么样的人能够达到这种境界呢?庄子告诉你“若狐不偕、务光、伯夷、叔齐、箕子、胥余、纪他、申徒狄(以上人物均是古代贤人。狐不偕,传说尧让天子位于他,他不肯接受投河而死。务光,商汤让位于他,他不受投河而死。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兄弟,都不想继承王位,当孤竹国的国王,于是逃走因不食周黍而饿死在首阳山;箕子殷纣王叔父为了殷商子民而谏纣王,因进谏被囚,为躲避迫害佯狂装疯。胥余,殷纣王时贤臣,因进谏而被贬为奴。纪他、申徒狄,都是商汤时的隐士,害怕商汤把王位让给他们,于是乎也都投河而死了)”。他们都没有去贪图虚名,因为“是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