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5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2215

主題

2215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ppeml 發表於 2017-1-20 09:45: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人性中最让人沮丧又迷惑的的一点大概是永远不能保持对事物的新鲜感。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我渴望拥有一把弹弓,我看见漫天的风筝时,我又极度渴望手握线柄的那种控制感。可是当我拥有了弹弓,却由于不能掌控它精准的打到一只鸟而垂头丧气,当我手握线柄却感到将风筝放上天空感觉也不过如此单调又乏味,于是马上弃之不用。可是人又轻佻的去不断最求新鲜事物,饥寒思保暖,保暖思,可是,据说人在满足的那一刻,又是苦涩而空乏的感觉,文艺片经常出现的片段之一,男女主人公在疯狂的性爱之后万念俱灰,然后观众们无不配合的感受到一种很融洽很诗意的意境,仿佛那就是人心底的天性。人似乎永远都不能保持在一种恒久宁静的状态,浮夸之后的落寞,喧哗背后的荒芜,都注定了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漫长。这时候你会明显的感觉到恒久的宁静犹如逆水行舟却要保持静止一样,充满了不可期的嘲讽。   

  《少有人走的路》中作者又这样一个关于生命的概念:生命自存在起就天然有一种趋向混乱混沌与死亡的力量,其实就是化学中的重庆白癜风医院讲解偏方熵的概念扩展到生命范畴。作者用来解释解释人类身上普遍存在的惰性,似乎想解开人们对惰性无处不在的怨念。其实倒是可以再扩展开来,解释人类身上永恒存在的“作”的情结   

  大概有一天,你漫无目的在网上闲逛,你突然发现,身边的一切事物是那么悲哀,钱钟书说,一切往前看,所有的事物都是悲哀。大概,所有的悲欢离合被时间压缩后,都只是小小的微不足道的涟漪罢了。问题不是你没有目标而在人群中瑟瑟飘零而万事皆灰。而是目标只是一个让人集中精力不让生命中的熵将自己撕裂的幌子。   

  其实很有许多微末细节,可以让生命中的熵露出马脚,作家,对,这的确是一个熵值很大的群体,他们情感敏感而混乱,微末的小事都能让他们开启情感的万花筒。青春忧伤文学为什么那么时兴,能让那么多少男少女趋之若鹜?时下很流行日本文学,套用某书评的评论,日本文学作品的诡异之处就是,作品通篇透露着一股淡淡的悲哀甚至绝望的情绪,但又让人深陷其中,甚至享受这种悲哀的情绪。是否可以用来作为人普遍存在生命之熵的注解?悲壮又是一种怎样的情绪,是否可以理解为人在面对死亡,残破,紊乱,失去秩序时所油然而生的一种认同感?为什么文学大家们要创作悲剧文学,难道喜剧不是人们所赏心悦目所认同的吗。还是人打心眼里认同这种悲剧?暴力美学是否可以理解为人性对暴力的渴望?专家介绍一下白癜风的危害人面对死亡恐惧,为什么又在极端的集体文化中对死亡奋勇不顾生,参见日本武士道精神,纳粹统治下的人们的狂热。   

  “作”要怎么定义?对当下平稳生活的不安分的跳脱?用《霸王别姬》中大师兄的话来说就是“不疯魔不成活”,网络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广大平民集体文化为要挟去嘲讽贬低一切精神上的探索,因为在阶级成分上看,精神上的探索,大部分是有产阶级的专利。抛开网络上的阶级偏见,“作”大概是一种生命之熵的外化表现。   

  我似乎能感觉到作为一个个体在生命过程当中的不早期白癜风的发病都是注意什么协调,相对而言,我情绪不太稳定,亢奋和低沉都超出了自己的调节范围,自控能力差,惰性过多的支配了自己沉迷与漫无目的消遣当中。精力不能持续集中在一件事当中,喜欢处在一种热闹的氛围当中却又对普遍闲聊的话题不感兴趣。思维长期处在一种放空的状态。喜欢阅读却又轻微的阅读障碍。所有一切似乎都在暗示我,我很难去做到一件普通人能做到的事情,这是个痛苦的体验。   

  大概,我是一个熵值过大的个体.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