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肉圓 首頁 > 新竹特色小吃
新竹肉圓
遠近馳名,尤其集中在市區城隍廟一帶,其中一家老店舖,蔣故總統經國先生還曾經蒞臨呢!傳統
的新竹肉圓是以紅糟肉、蔥為餡料,裹上番薯粉、糯米合製的外皮,先蒸過後再下鍋油炸,口味好不油
膩,現在則有新改良的筍絲口味。紅糟肉的紅色色澤,由一桶天然發酵3個月以上的紅糟,純天然色素
並散發出一般令人沉醉的酒香。而肉圓外表晶瑩剔透的皮,飽滿光澤,令人食慾大增。
一般人聽到新竹會直接聯想到米粉和貢丸,殊不知新竹的肉圓也是相當有特色的。它跟其他地方
的肉圓最不一樣的是用蒸的,皮有點透明,還點了紅點。是不喜油炸食物的人相當不錯的選擇。
肉圓是一種台灣的特色小吃,名稱得自於外觀,一般為直徑6~8公分左右的半透明扁圓形,是一種
以地瓜粉、太白粉等材料作成的半透明肉圓皮包裹豬肉與其他配料的食品。除了最常見的圓形之外,
亦有三角形的北斗肉圓,是相傳發源最早的肉圓,但目前不如圓形普及。
目前一般認為肉圓是清末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先生所創,當時北斗地區發生水
災,范萬居將地瓜曬乾,磨成粉後揉成團狀,再煮熟給災民食用。後來又經過改良,加入豬肉、筍子
等配料,逐漸發展成現今為人所熟知的肉圓,並且流傳到台灣各地,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用料與做法的
特色肉圓。
比較有名的幾種肉圓有彰化肉圓、北斗肉圓、新竹肉圓、高雄肉圓、屏東肉圓等等,實物的大小
與使用材料都有頗多差異,但是調理方式多為炸或蒸,亦或兩者並用,食用時會同時淋上甜與鹹兩種
醬汁,是台灣的庶民小吃。
肉圓的名稱在台灣也有地區差異,如有的地方把肉圓叫做「肉丸」。在鹿港,肉圓則是稱為
「肉回」,這是由於肉圓的組成是由肉圓皮包著裡面的肉塊,形狀很像「回」這個字;此外,肉圓起
鍋時,調理者會用叉子把肉圓上的油撥回油鍋,因此得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