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山的故事
經過多次熔岩和火山灰等的火山碎屑岩層而成錐狀火山,如七星火山。
錐狀火山形成後,火口和中央的火山通路陷落形成巨火口的臼狀火山。
噴山黏性很低的基性岩流向四周流痕,形成低矮的盾狀火山。
凝固的熔岩塊,由上方隆起形成塔狀火山。如霹靂形火山,山頂是熔頂是 熔岩尖頂丘。
熔岩無數次噴出累積,形成鐘狀火山,如大屯火山群的紗帽山火山,山頂是熔岩圓丘。
陽明山的形成
由核子分裂飛跡方法定年資料得知 大屯火山群主要的活動,大體可分成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大約在280萬年前左右開始, 原始的火山先有強烈的噴發,造成大量火山碎屑岩的堆積,接續流出約50米厚的安山岩流。在250萬年前左右,原始的大屯山亦有噴發,構成大磺嘴底部的火山碎屑岩,因為這個階段的噴發以大量的火山碎屑岩為土,分佈區也很廣,被稱為「下部凝灰角礫岩層」。
後大屯火山區寂靜了將近260萬年,到了 80萬年前方再開始第二階段的火山活動。
首 先,造成竹子山亞群底部相當厚層且分佈極廣 的熔岩流。
70萬年前左右,是大屯火山群火山活動最旺盛的時期,幾乎是所有的亞群都在噴發。 之後,於60萬至50萬年前的期間,火山活動銳減,只留下七星山和大屯山兩亞群繼續噴發。
到了40萬年前左右則只剩下大屯山亞群所屬的烘爐山和面天山兩處有噴發,可能是延續大屯山的活動而形成火山丘,其中面天山屬 於大屯山的寄生火山,外形是一種標準的鐘狀火山。
到了大約30萬年前。另一鐘狀火山一紗帽山在七星山南側的山腰形成之後,整個火山群的火山活動便趨停止。
溫泉的形成
溫泉(hot spring)是雨水滲入地下,在深處加熱後再上升到地面形成的。但溫泉並非隨可見,而是必須要有適當的地理條件才能形成的:
一、地下的熱水:
地下要有一個熱水庫,也就是儲集層的部份,容量要夠大,才能儲存足夠熱水供噴發。孔隙或裂隙發達的岩層如:砂岩、礫岩、火山岩都是良好的含水層,可蘊含豐富的地下水;而此地下水的溫度高低則視她所在的深度與地溫梯度而定。地溫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是指每單位深入地下的溫度變化幅度,地殼的地溫梯度平均而言是30℃/km,也就是每增加一公里的深度,溫度就升高攝氏三十度。地溫悌度的大小又與熱源種類有關:
存在地下僅約五至十公里深尚未冷卻的火山岩漿庫或侵入的火成岩體。由此熱源所造成的地溫梯度異常可能三倍於正常者以上,即超過90℃/Km;換言之,每深入地下一公里,溫度將昇高90℃/Km以上。
事實上,以馬槽地區為例,民國五十八年至六十二年,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礦物研究所在該區的鑽探資料 得知,距地表下100公尺處的溫度即達到1000℃,在地面下約1000公尺處的溫度則高達280℃ 。
這麼高的地溫梯度,多數屬於局部性,除非侵入的火成岩體非常巨大,才可能形成區域性的地溫梯度異常。
第二類熱源為隆起的地函,為板塊運動所引起,所造成的地溫梯度異常可能二至三倍於正常者,即在60℃/Km與90℃/Km之間,異常範圍可能極大,乃區域性的異常。
火山區通常有第一、二類的熱源,因此含水層不需深入地底,就常有高溫熱形成。
二、必須有靜水壓力導至熱水上湧:
造成靜水壓力差的方式叫能有如下數種:
因冷熱水密度不同所產生的壓力差,在開放性裂隙阻力較小的情況下,就可促使熱水 上湧而成溫泉。
深部熱水多數含有二氧化碳為主的氣體,熱水上升後由於壓力漸減而使所含氣體逐漸膨脹,減輕熱 水的密度,更有利於熱水上湧。
在高山深谷地形配合下,谷底的地面水比高山的地下水位低很多,因此谷底就可能成為靜水壓力差最大的地方,故熱水由谷底上湧的可能性最大,溫泉多數即發生在山谷中的河床。
適當的地質構造亦可造成靜水壓力差,如自流井即是,類似的地質條件也可使地下的熱水卜湧成溫泉。
在新造山運動區域內的深厚沈積物中,原來含有大量的水份,當沈積物被擠壓時,水份就如海綿被擠壓似地向外逃逸。假若沈積物內 有裂隙上下丁貫穿,則水份將沿著裂隙向上升至全地面成為溫泉;如果沒有通路渲洩,則形成高壓水且儲藏於於地層中,一旦為鑽井所截,也將湧出地表成為熱水。
三、岩石中須有深長裂隙供熱水通達地面:
裂隙本身雖然無法驅使熱水上升,但提供了熱水上升的通道。
砂岩是蘊藏熱水的最佳的儲集層之一
您不可不知
---溫泉的療效---
溫泉是一種自然療法,其化學物質可刺激自律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但雖然溫泉對身體 健康有益處,仍要注意它非治療百病,亦要小心其危險性。溫泉依不同的泉質有不同的療效但一般相信就整體而言如下:
熱療效果:
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肌腱組織伸展性;解除肌肉痙攣;減輕疼痛。
增加內分泌;改善免疫系統。
消耗熱量達到瘦身作用。
機械力學效應:
阻力減輕:利用水的浮力,容易做各種復健運動,有助改善運動機能。
肌肉放鬆:可改善痙攣,可減輕疼痛。
可增加內腹壓;增加心臟容量;促進排尿作用。
溫泉的適應症:
關節炎:泡溫泉可以減輕疼痛,增加膠原延展性,增進關節活動度,增進血液循環及新陳代謝,故對關節炎有療效,但要配合運動治療。
神經炎:可減輕其疼痛及鎮定作用。
皮膚病:對於皮膚角質增厚,如雞眼、香港腳均有療效。
痔瘡:可減輕症狀,促進肛門血液循環,避免惡化。
肥胖症:可減輕體重,因熱療可消耗熱量達到瘦身作用。
溫泉的化學特性:
溫泉中大部份的化學物質會沉澱在皮膚上,改變皮膚酸鹼度,故具有吸收、沉澱及清除的作用。
溫泉以成份分類,可分為碳酸泉、食鹽泉、硫磺泉及放射泉;而陽明山上的溫泉以硫磺泉為主;硫 磺泉可增加白血球,並可軟化皮膚角質。
---溫泉怎麼泡??
泡溫泉雖有益健康,但必須配合正確的泡法,一些基本的禮貌您也不得不知哦:
淨身體:入浴前都應先將身體沖洗乾淨,並注意避免水溫太燙。在清洗時,要記得遠離浴池並將身體放低,不要讓污水濺到池子裡。
冷熱交替法:猶如三溫暖,能促進循環、增強體力。
若要嘗試三溫暖式溫泉,泡完溫泉可先至蒸氣,讓水蒸氣稀釋身上的硫磺後,再進入烤箱;而進入烤箱時,不妨用乾淨毛巾覆蓋雙眼,避免汗液將身上的礦物質帶入眼睛。
醫師提醒,泡完溫泉後,千萬別直接進烤箱,否則溫泉中的硫磺及礦物質可能因附著於眼球表面,而導致角膜破皮、發炎。
泡完溫泉就進入烤箱,因烤箱溫度高,淚液會被快速蒸發,眼睛將失去排除髒物的功能,容易繁殖細菌。
瀑布浴:藉水壓衝擊,可活絡筋骨,達到治療酸痛的效果。但請避免與泉水成直角直接衝擊,以斜角舒緩水壓並以毛巾敷於患部為宜。
半身浴法:心臟以下部位浸泡於洗溫泉中,可調整體溫,平衡內分泌的平衡。
瘦身的小秘方:泡湯時以浸泡15分鍾、起身5分鍾、再浸泡15分鍾為原則,反覆2~3次,,且浴後1小時內不進食,持之以恒,效果良好。
---泡溫泉的禮儀---
保持環境清潔:不論您使用的是大眾池或是個人浴室,在使用過後,都應將您隨身攜帶的物品帶走,或是清理乾淨,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乾淨舒適的泡湯之旅。
非禮勿視:在大眾池內眾人皆是裸裎相對,千萬別猛盯著人家的身體看,那可是很不禮貌的。
入溫泉池後不可搓揉身體,也不可做影響他人的動作。
---為了你的安全---
空間保持通風,室內注意空調。
水溫以不超過攝氏四十度為宜,浸泡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分鐘,若要長時間浸泡,必須每泡十分鐘便起來休息三分鐘,再下浴池。
容易失眠的,須避免過長時間浸泡溫泉,否則容易因精神亢奮而加重症狀。
酒醉、空腹及飽食後,不宜入浴。前兩者會因為流經胃部的血液減少而致消化不良與不適;空腹則容易疲勞。
長途跋涉、疲勞過度、激烈運動後,宜稍作休息後再入浴,以免引起腦部貧血或是溫泉休克現象。
孕婦及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宜浸泡溫泉。
患有心臟病、肺病、高血壓、循環系統障礙及急性傳染病者,應依照醫師指示才能入浴。
若屬於乾性皮膚者,在浸泡硫磺鹽泉後,要抹上潤膚油,防止皮膚乾裂。
勿在池中池邊跑跳嬉戲,以防滑落。
避免一人獨自入浴,以防意外。
請勿飲用溫泉水。
溫泉禁忌症...
心臟病:溫泉大於42度,心臟的血液容量會增加,脈膊跳動次數增快到100,故心臟病患者要特別小心。
高血壓:水溫過高皮膚受到刺激,血管收縮,並加快心跳速度,故高壓患者不能泡溫泉。
出血傾向疾病:如血友病等不適合泡溫泉。
腫瘤:溫泉容易使腫瘤擴散,故不宜泡溫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