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4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盗火者杂谈 _0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7-19 04:11: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刚看到《盗火者》这个名字,我本能地联想到了另一个名字——龙应台的《野火集》。当年,龙应台在台湾放的这把野火横扫台湾各界,引起了强烈的争议和回响。可惜的是,火势却不曾蔓延到大陆来,或者是说,烧到了大陆,却没能引起大陆人民的警觉,没有人往这把野火里添柴加火,从而,在各种的冷待遇、零反应下自行熄灭。   

  无疑,《盗火者》是继《野火集》的再一次发力,意在将龙应台的那把野火继续点燃,让它燃烧起来,给这个社会提个醒,给这个社会中精神麻痹的人们以当头棒喝。   

  我记得曾看过一本书叫《我们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得人》,里面有一篇文章叫《不会“闹事”的一代》,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大学生已经习惯于服从于遵从,完全没有那种“闹事”的动力和激情,他们已经习惯了被人牵着走,如果有一天,前面的那个人不见了,他们首先不是高兴地欢呼他们获得了自由,而是处于精神的迷茫状态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不知向左、还是向右,或是向前还是向后。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直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就已经被体制化了,我们的耳边常常是一连串的命令和指示,“你要怎样、、、、、,”“你不能怎样、、、、、”。久而久之,我们养成了思维的惰性,习惯了接受和服从,但却忘记了思考和批判。陈寅恪先生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却成了当代社会普遍大学生的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有人说:“中国的文学是60、70年的那老一辈的作家在支撑着,他们一旦到下,中国将再无文学可言”。我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但我知道的是,在他们的作品里,我能看得见陈寅恪先生的那八个大字,晃得我睁不开眼睛。   

 香蕉不宜存在冰箱内 有时,我会思考一个问题,假若中国再发生一次革命,中国的大学生们是否还会像“五四运动”时期的那群学生一样,挺身而出,高喊爱国主义的口号,敢以用“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来誓死捍卫国家的尊严。   

  这里之所以选择用疑问句,是因为我有太多的不确定和不自信。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2、300年才发展到了目前这种水平,而中国却用了短短几十年就以超速度给赶上了,在这巨大成就的背后,就隐藏着导致现在社会病态、人们病态的罪魁祸首,用马克思主义的话来说,就是上层建筑没能跟得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从而导致这个社会成为急功近利、利欲熏心、利令智昏的功利性社会,而人们则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都以自我为中心,利益为半径,不断重复画圆,不求最好,只求最快,把自己牢牢地圈在利益的中心。   

  在这个大环境下,学校自然也不能免俗,毕竟搞教育的还是人这个主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冲刺着金钱味道的空气里,他们只能跟着社会的大趋势走,使他们的认知基模重建,免于群体压力,把教育服务于金钱为原则。在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双重信号的输出的这种情况下,作为被动的我们又怎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国没有学生,只有考生”,再一次戳中我们脊梁骨,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知识,学问不再是用来提升和充实自我,而我成为我们获得既定利益和完成既定目标的敲门砖用后则弃,一点也不怜惜,我们的学习完全是一种功利性的学习,不再是出于“为国家,为国,为天下”的目的,而是被“为自己,为利益,为发展”所取代。不明白现在的教育体制与明朝时期的八股取试有什么相同点或不同点。   

  柏杨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叫《丑陋的中国人》里面提到“一个中国人是一条龙,但三个中国人却是一条虫,一个日本人可能是一条虫,但三个日本人却是一条龙”。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中国人善斗,还是“窝里斗”,要说中国人这方面的学问可谓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比那些后宫体裁的宫斗剧还要精彩得多,各种心计、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百出,让很多外国人都惊叹不已。“中国人很聪明”,但是,聪明并不代表着智慧。而中国的大学生还未涉世就沾染了这种恶习,因为他们知道,这虽然不是最好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他们奉迎取巧,溜须拍马……只为实现他们利益的最大化,他们手里不是捧着专业书或经典名著,他们手里却捧着《厚黑学》,《教你处事原则》……这些功利性的书。   

  这是教育的悲哀,是这个社会的悲哀,也是这个民族的悲哀,而这种悲哀注定我们只是一个聪明的民族,而不是一个大智慧的民族。   

 体重和基因的另外一种关系 韩寒在《1988》中写到,我到现在都一直在庆幸自己没去上大学,而是我觉得高考是一定要改革的,我将继续不遗余力的说高考和大学的坏话,我很早前就说过,现如今的大学像jinv一样,只要有钱,全国所有大学都乖乖地排成一排随便你点,想上哪个上哪个,愿意多花点钱,甚至一起上。   

  很多人都把教育的失败归结于教育体制,但是,仔细想想,又不完全是,我认为更大原因归结于这个光速发展、竞争激烈、人心惶惶、物质至上、优胜劣汰的时代,是这个时代造就了这个体制,而这个体制下又成批塑造出了我们这群大学生,只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是不完全的,就像改革开放的思想,我们现在不仅没能解放思想,反而进一步束缚了我们的思想,这是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副作用,我们从宏观上把握这个问题,逐步渐进,而不能急于求成。毕竟,这个时代就是歪的,又岂能强求它的体制框架正而不歪呢?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