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作一首微型诗,与创作其他文艺作品一样需要精巧的构思,有精巧的构思才有精巧的作品。
我们看到或者想到某一事物或现象,打算围绕它写一首微型诗,于是产生了创作冲动。这时候切莫莽撞下笔,照葫芦画瓢,企图一踹而就。而应该仔细琢磨写作原型的各方面的特征,选定自己从哪方面哪个角度入手。再想想怎样挖掘其中的深意和内涵,撞响它最机敏、能量最大的共鸣效应以扩展作品的内张力。这就要求作者不仅考虑原型本身,更要联想到原型与其以外各种事物、现象、伦理、逻辑等千丝万缕的联系。还要求作者从文字表达的角度出发,思考语言表述的准确,精当,巧妙,幽默,更富于感染力和共鸣力。
比如当下网络问政已经成为当权者的时髦,毋庸讳言,的确也从网络渠道发现和解决了不少问题。但白癜风治疗的医院人们不难发现,上网者虽平民居多,不客气的讲,大都是电脑族。真正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非电脑百姓们更是最基层的劳苦大众。由此看来网络问政仍有极大的局限性,真正的问政还需要领导干部俯下身子走访基层,深入的进行调查研究。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确立这样一个主旨,就诗歌创作的冲动来说无疑是正确的,鲜明的,前沿的,一定会有强烈的社会效应和共鸣。
怎么写?我们原原本本的把社会现象描绘出来?
《网络问政》
广开言路,不错
草民各有各忙,上网的没时间下田
抓锄头、拿砌砖刀的没时间上网
的确,实话实说,大家都认为没错。不过,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并不解渴。显得没有趣味性,更没有批评什么,揭露什么。改一改行不行?
网络问政
请问各位网虫
田里的庄稼是黄是青
啧哼
将直白的叙述变为生动的描述,由作者的幕前单口相声变为有幕后背景的多人戏剧表演,让诗歌内容典型化。这里就需要提到文学真实性的问题。文学的真实并不等同于社会存在的真实,它源于社会真实,是社会真实的集中体现和概括,高于社会真实。就是说,我们创作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原本的社会真实进行整理加工,予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意象的优质组合描绘,创造出典型的文学形象,植入典型的意境氛围,酿成典型的情韵基调,用以感染和震撼读者。这首改写后的微型诗,就在寥寥数语中刻画出几个典型形象。“请问各位网虫”,因标题是《网络问政》,不难理解首句是领导在进行网络调查,非白癫疯医院常谦恭诚恳的样子。“网虫”既点出网络,又说明被调查者都是网络君子。这个群体的人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大都是平民,但一般还不至于落入社会的底层。而领导调查的话题竟是“田里的庄稼是黄是青”?这么基层的问题当然表现出领导对最基韩国新闻韩国紧急发出流行性乙型脑炎预本群众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但对于电脑族来说,他们恐怕大多没有下过田,或者不辨五谷,甚至根本不关心庄稼的黄和青。须知,当今我们伟大的祖国虽然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没有电脑,与网络无缘的百姓尤其是农民还大有人在。饱孩子不知饿孩子饥,网上君子们又怎能说得清呢?
“田里的庄稼是黄是青”一句是借代,用以泛指民情,将民情具体化,典型化。末句的“啧”便是网友们的反应,或莫名其妙,或不无责怪,或咂舌语塞,或不以为然……各种表情紧急扩散口服治疗灰指甲的药物酮康唑,心态尽在想象之中。结尾的“哼”,当然是不满意的语音表达。或者是领导,或者是百姓,更有可能是作者直接抒发对这种网络问政的不满,凡此种种,读者能够体味其中酸辣。两个象声词,并没有直接描述各种人的不同嘴脸,只是通过语音传达信息,留下一定的品味余地。
这里仅举一例,其他也大致如此,不过视素材灵活变通就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