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名  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0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古驿与拉拉渡 n5r1gwx2

2122

主題

2122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fptn 發表於 2017-1-9 21:55:2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小时候,常听老人说古驿与拉垃渡,孩子们都很神奇。其实,古驿与垃拉渡离老家只不过二十来里地。   

  我第一次到古驿与垃垃渡是在一九七七年,那时还是人民公社时期,农民靠参加集体生产,分配粮食和柴草,农民在这块黑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驿名为“顺林驿”,大概驿站顺着山林而建来命名。这时古驿己是有名而无实了。唯一的见证是一对看门的乌黑石雕狮子,无精打彩地卧在那里。房子已撤散多次,未撤走的前面一栋木架砖瓦房,都住上农家,几户人家用土墙黑泥隔开正房,砌灶烧火做饭,养猪栅牛,黑漆漆的。只有大块青砖经千年风雨完好犹存,显示其古老文明顽强生命力。这里人谁都不知古驿建于何朝何年,有老人说,秦汉年间这里就是官府跑文书的驿站,长年骡马成群,人流不息。人们还依旧传说古驿往日有过的辉煌。   

  古驿站已不存在,村民们讲的驿站街,也只有二十来户人家,中间一条宽不过三米青石板路,盖住了满地黑泥与尘土,青石板路两旁不整齐住着一些农户人家,土墙、木梁、盖着青瓦,也有前屋盖瓦,后屋盖茅草的,黑泥土打成的地面,显得灰糊糊的。街中间住户搬走的空闲地,己种上庄稼,瓜果、蔬菜之类,原有的油榨作坊、肉案、铁匠铺、裁缝浦、杂货店、饭铺都关门走人了,真有时过景迁之感。   

  这偏僻依山傍水村庄没有通电,傍晚只有星星点点小油灯散出亮光,若隐若现,远远望去,象是若干个萤火虫白癜风疾病恢复的介绍闪出的亮点。如水月光普照着山村、田野,一片寂静,这古驿村象是一个被人弃舍老者,不动白癜风有什么治疗方法声色地躺在那里。   

  拉拉渡在古驿街南边二三百米处,顺山而下一条溪琉,拦住这条古老的马路。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溪流南北流向,南下流入涔水。相传楚国著名诗人屈原流放到过涔水,在《九歌》诗《湘君》篇中,留下了“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杨灵”的诗句,流传至今。   

  溪流一年四季不断流,春夏时水大,河面宽达数十米。溪水两边人长期被水隔阻,这里外来人少,专人摆渡常呈“野渡无人舟自横”之景,人们就想出自己渡河,在溪水两边拉上一根粗绳,人站在船上,拉住粗绳就能渡过溪水,拉拉渡很早就闻名了。渡口成了进山、出山咽喉之地。古驿站的马路是湘北陆地通往古荆州、武汉交通要站。   

  依山而建的村庄、农舍,静静地卧在山麓,趴在地上的狗,懒洋洋地吐着红舌,一片恬然。色彩纷呈的公鸡跃到树枝上,引吭高歌。卖弄知了,千回百啭,宛然成韵。山边树荫下,偶尔传来几声羊叫声,可能是它们觅草倦了,呼唤寻找着同伴,一切都显得宁静、自然。   

  人们把时光流失称为“斗转星移”。十多年后,我又到过古驿与拉拉渡。那是考古专家论证发现九千年前“八十挡古稻”遗址,这发崛地离古驿三、四里地。可以想见,在一万年前,人们就在这肥沃黑泥土上生息繁衍,创造了远古文明。   

  或许那条南北流向的小溪,汇合溪水的涔河,流出了许多灵气,这古驿村已经变得有生气了。裙钗们气派而矜持,凝神看去,一个个很富贵很辉煌了,纤纤玉指闪着银辉,垂垂双耳坠着金光,金玉相映,光彩照人。以挽过茶叶蛋篮子的玉臂,现在很随意地挽着一顶晶亮的头盔,红的黄的,一晃一晃,显得气韵不凡。兴来之时,很有风度地跳上自己的‘雅马哈,’高跟鞋一踩油门,一阵风似地走了,红裙子象流霞,在古道上飘逸。中巴车往返在乡间公路上,运送南来北进城返乡人群。   

  听村民们说,现在古驿村还有人在城里办企业、商店,当上老板啦。这一切都是从美丽的红裙子开始的。姑娘们纷纷走出岁月的古老,南下闽粤,用手的灵巧,心的明惠,创造出属于自己新的世界。   

  古驿街变得热闹起来,油榨作坊、铁匠铺、杂货店、肉案、几家缝纫店和饮食店,都在招揽客人。街上盖起了小楼房,很气派、漂亮,那些灰糊糊土墙房已不复存在,经过修整的石板路整洁而光亮了,路两旁住户扩大许多,一到夜晚,整条街五颜六色,歌声、笑声深夜不息。   

  驿站街增加新的一景:茶楼。拧着花白胡子的老人,身穿牛仔装的后生仔,当家理事中年人,闲情时都来喝一碗盖碗茶,谈古论今,道出多门,神情自若。高兴时,手舞足蹈,拍掌大笑。茶馆成了村人外人闲情小憩场地。   

  山麓葱笼一片,鹤群盘舞、雀跃鸟鸣,把古驿街装点得美丽而富饶。依山而建的村庄已添了许多小楼房,绿白相间,很有生气。由北向南小溪流依旧流徜,溪水清澈见底。唯有那古老拉拉渡,依然还在,小溪两岸的人们用拉拉渡往来,既成为历史,也还在延续,这似乎成了古驿村一道风景线,人们不会舍弃。   

  这古老文明之地焕发勃勃生机,跟上了时代前进步伐,创造这文明世界的,是心灵手巧的劳动人民,是永远追求进取、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炎黄子孙。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用微信掃一掃
互動贏積分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