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记否,中秋节被韩国注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国人是多么愤慨;曾记否,年轻人欢度外国的圣诞节、万圣节时,老人是多么气恼;可是,又有谁曾注意过,那些国人阵阵有词的说是我们的文化遗产,纵是不被外国侵占,我们这些所谓的华夏子孙又记住了多少呢?
当满大街唱着“老公,我又瘦了一斤……”,“减肥减肥,我越减越肥……”,而我们却听得哈哈大笑的时候,你是否还记的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现在还有多少人知道三字经,知道百家姓,知道千字文,我不提四书五经,只说这些基础的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又或者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不曾涉及这些,那么唐诗、宋词、元曲你又会多少呢?你又对史记了解多少呢?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难道就只剩下了这些我个人认为不能说是接地气,应该是最地面的东西了吗,中国人的含蓄哪里去了,内涵又到哪里去了,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难道就只有这些吗?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宝藏,对于爱情,有先辈们“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对于友情,有伯牙子期的摔琴谢知音,一曲高山流水传唱千古;对于父母之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千古佳句;纵然是闺怨,也有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数字传情,那一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唯独无“亿(忆)”的家书伤的不仅是卓文君一颗满心等待丈夫归来的心,而之后卓文君“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的回信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清朝著名思想家、政治家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也是后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然他的本来意义是要我们学会外国的好的东西,然后来克制他们;而今日,我们在学习英语、法语、俄语、日语……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不仅仅是学着去过那些洋人的圣诞节、万圣节……
当时间来到二十一世纪,当简体字取代繁体字成为主流,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祖先的五言、七言与绝句,忘记了老祖宗的楷书、隶书和行书,忘记了……;只余下了敲打键盘和提笔忘字,还有“爱情真美好,友情真纯洁,母/父爱真伟大,我好恨你”……这些直白的不能再直白的白话文了。热心市民报了警我应该说这是国家的悲哀,还是民族的悲哀,亦或者是素质教育和电子通信发展下的悲哀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