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团泊洼,因清乾隆皇帝曾来此巡游,故别称"乾隆湖",也是天津市静海区团泊洼水库的简称。建于一九七八年,总面积约六千公顷。地处天津大港、静海、西青三区交界,景区内芦苇、水草丛生,鱼虾蟹丰硕,各种鸟类多达60余种,是联合国野生珍禽保护区之一。
团泊洼一带是退海之地,濒临渤海,土地盐碱,地势低洼,几百年来盐碱和沥涝便成了周边人家不能逾越的两大障碍,为克服这两种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一代又一代生活在团泊洼周边的人们进行了很多种尝试,其中,效果较明显的应属"台子地"。所谓"台子地"就是在土地上挖沟筑田,田筑高了,沟挖什么治白癜风深了,即可防涝又可排碱。但是,由于旧社会土地都掌握在私人手里,各自为政,"台子地"建的高低不平,横七、竖八,粮食亩产很低,就算是好地块,再好年景亩产也不过一百五十斤,一般年景不过百斤。
团泊洼周边人家建村大都于明朝永乐二年,即公元一四〇四年前后。当时,明朝为开发中国北部的闲置土地,颁布了移民法规,一些移民便来到这片荒无人烟的土地上,搭起了窝棚,开始了近似"刀耕火种"的部落式生活。
解放前,团泊洼周边的村庄不大,破烂、零散,东一块、西一片,道路坑洼不平,房屋是清一色的土坯房无砖无瓦。村内较富人家有些家具摆设,穷人屋里是清一色的"四清"(白癜风预防即墙角旮旯均清)和"四土"(即土墙、土地、土坑、土台子)。
团泊洼周边人家历史上的有十难:,一是吃粮难,二是吃油难,三是吃水难,四是吃菜难,五是住房难,六是穿衣难,七是上学难,八是治病难,九是照明难,十是说媳妇难。当地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就是,家有三斗糠,有女不嫁当地郎,就是对那个年代团泊洼人家贫穷生活的真实写照。
毫不夸张的说,这里的人们生活苦透了,这里的人们更是穷怕了,这是因为这一个原因,这里的人们才穷则思变、发奋图强,一九七六年,他们从一个很小的工厂开始,黑色轧延的钢铁厂郑州白癜风医院,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到八十年代中期,一个企业裂变成多个企业或企业集团,一个“以钢为纲”,带钢、线材、管材生产线一条接一条建起来,为团泊洼周边人家居住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工业搞好了,人们富裕了,这里的人们又投资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彻底根除了耕地盐碱和沥涝的痼疾,多个工厂林立、农业丰收的新村镇,以其焕然一新的风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在这里,不仅有“百亿大道”工厂区和风景秀丽的居住区,还在乾隆湖畔兴建了观赏亭、沙滩湖岸、别墅区、宾馆区、酒店、学校和医院,在别墅区中央,建有一个“二十四孝”图画长廊公园,在人们休闲的时候,能够受到“百事孝为先”的朴素教育。
团泊洼是著名诗人郭小川、作家吴祖光、漫画家钟灵等知名人士曾在此生活过的地方,郭小川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团泊洼的秋天》,在团泊洼人家引以自豪的乐园上空随风飘荡:
秋风像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飘飘扬扬地在平滩上挥洒。
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
密集的芦苇,细心地守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
秋天的团泊洼啊,好像在香甜的梦中睡傻;
团泊洼的秋天啊,犹如少女一般羞羞答答。
团泊洼,团泊洼,你真是这样静静的吗?
……
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