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经创造了通化县农机事业的辉煌 ——追忆父亲梁新国
他曾经创造了通化县农机事业的辉煌 ——追忆父亲梁新国
——桃仙居士
父亲梁新国,汉族,1935年10月12日(农历乙亥年九月十五日)出生于长春市,1944年随祖父全家迁至通化市居住。父亲从小聪明好学,在六个兄弟姊妹中最受祖母的喜爱。
1956年7月他从通化市一高中考入东北农学院农机系学习,由于他刻苦学习,成为学习尖子,被教授誉为“天才”。于1960年6月提前一年完成了五年的大学本科学业,并留校在农机系汽车拖拉机教研室任助教,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父亲多才多艺,不仅能拉一手好锯琴,还有较好的美术和文学修养。他聪明好学、勤于动手,善于发明创造。1959年他曾代表哈尔滨市在全国遥控动力航空模型飞机东北分赛区获得第一名。1960年他在教学革命期间,与汽车拖拉机和电工教研室的同事们一起研制出遥控拖拉机,同年秋在北京农展馆举行的全国遥控拖拉机表演赛中获得冠军。
1962年6月调到黑龙江省农机研究所非田间作业机械专业研究所——合江农机研究所担任第四研究室负责人,进行农机科研工作。其间主持研制出ZC—0.6型小型风送式铡草机等农机具,在黑龙江省定型并生产推广。
1966年8月至1970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定为“资产阶级黑尖子”受到批判,父亲和母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亲曾一度被关押二个多月,获释后父亲被下放到佳木斯市合江地区铸造厂做“清砂工”劳动改造。期间他顶住压力,边挨批斗边与工人们一起进行技术革新,先后搞成《振动清砂机》和《可锻铸铁退火窑温度自动控制设备》,提高工效二十多倍,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电耗,提高了成品率。
1970年7月父母走“五.七”道路返乡插队落户到吉林省通化县快大茂公社立新大队第七生产队。由于父亲大高个,又是当时少见的大学毕业生,被人们称为“梁大学”。下放期间还坚持科研工作,他自费研制出《半导体音响穴位探测器》,在通化县快大茂小学举办的全县“医药革新展览会”上展出,受到广大赤脚医生和初学针灸者的欢迎。随着社办企业的兴起,父亲很快被快大茂公社抽去,帮助研制出《螺旋选豆机》等实用农机具。
1972年通化县成立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父亲被调入,不久被县委组织部任命为副所长主持工作,一直到1979年是父亲农机科研的黄金时期,研制出大量农机具。先后研制出水稻快速收割器、扎眼器、扎眼播种器、垅上开沟器、垅上点播车和垅作除划犁等半机械化农机具。
他还主持研制出水田耙地轮、水田斜式耙地轮、手扶平地机、旱田铁鞋、起垅尾轮、悬挂通用机架、单体播种机等手扶拖拉机配套农机具。他还参加了县油咀厂油咀质量攻关、二密农机厂饲料粉碎机改进和解决通化市农机厂生产的《红雨——2号人工降雨机》喷头自动回转问题的攻关。
1972年在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县农机厂的配合下,父亲研制出专门为28马力和55马力拖拉机配套的《悬挂式松土平地机》。受到国家一机部农机研究院的高度重视,并在国家刊物《农机资料》(1972年4期)专门刊载介绍了“悬挂式松土平地机”,1973年、1974年国家一机部两次邀请父亲参加了一机部组织的“北京平地机现场会”,并在会上作了平地机的作业表演和测试,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回来后受到通化地区和通化县领导的重视。1974年“悬挂式松土平地机”被列为国家农田基本建设的典型机具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的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全国农机展览会”上展出。
1974年国家一机部农机研究院第一研究室主任刘百合在“北京平地机现场会”上,当面给通化县农机研究所下达一个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课题——《液压松土平地机》,经通化地委和专员公署研究决定把这个艰巨任务交给通化地区农机研究所和通化县农机研究所联合攻关,父亲被借调到通化地区农机研究所,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由他主持研制出的《通化液压松土平地机》一次达到了设计要求,经省和国家有关部门定型,成为当时国际上液压平地机产品中参数合理、结构紧凑、纵集中、灵活可靠的先进机型。由于还可在拆除液压系统后通过机械手动作使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之所以父亲能取得这么多的成就,除了领导的关怀,同志们的支持外,还要归功于父亲提倡的科研工作“三严”精神,即对方案、图纸、工件、安装试验都需要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要求和严肃认真的态度。他在工作中坚决反对对付、凑合,私自修改和掩盖问题的现象,他说科技人员说假话、编造假数据是最大的犯罪。
父亲多才多艺,乐于助人。在上中学的时候,父亲同舅舅等同学酷爱无线电,他们自己安装电子管收音机。记得通化县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是县党校买来的,因为当时电视信号不好,啥也收看不到。他们请父亲帮助用高压铝线制作出户外电视天线,收看到了浑江四方山电视发射台的电视信号。父亲曾到县农机学校讲过课,听他课的农机手们都不会忘记他一挥而就的尽乎完美的徒手圆和通俗易懂的授课技巧。业余时间他经常帮助出现疑难故障的农机手排忧解难。父亲的拖拉机驾驶技术非常好,他打的垅特别直,曾为农机手们赞叹不已。 父亲还是个摄影爱好者,不仅拍摄、洗印样样通,还时常帮助照相馆的师傅修理照相机。父亲能熟练掌握俄语、英语和日语,还对拉丁语和法语也有一定的研究。他经常阅读和翻译大量外文资料,我还记得家里订阅了日文版的《人民中国》月刊。父亲喜爱图书,小时候我家里除了那个高高的苏式大衣柜,便是父亲自己制作的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了近万册图书和资料。因而也吸引了丛湘智、徐华、李易安等知识分子经常到我家做客。
父亲在文革劳动改造中受到许多折磨,他曾经讲过白天当清砂工,在五、六十度的铸造车间工作,晚上不让回家,数九寒冬的夜晚就睡在铺有少许麦秸的水泥地上,一年下来终于落下了病。1970年经通化县医院宋洪礼大夫诊断,父亲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且已经较为严重。从此他的体质明显下降,满头青发已有大半变白,他一直带着重病努力地工作。记得在“四人帮”后不久,第二天全县要举行庆祝粉碎“四人帮”大。那天晚上,正在家里画图搞设计的父亲,手中的铅笔掉到了地下,他捡起又掉了下来,身子慢慢失去了控制,被母亲扶到炕上。送到县医院被确诊为“脑栓塞”,一住院就是两三个月。病情在半年后有了好转,他又不顾领导和亲人的劝助,把绘图版和制图仪搬回家中继续搞设计。白天安排研究所工作,晚上连宿大夜地搞设计、整理资料,母亲尽力为父亲增加营养,及时提醒按时服药。冬天下雪天气压低的时候,喘不上气来,有时一宿都在坐着喘粗气,脸腿严重浮肿,极其痛苦。至今我还时常在眼前浮现父亲那靠墙斜躺不断喘粗气的痛苦情形,令我心痛不已。
“四人帮”后,全国都在重视科技、重视知识分子,父亲在科学的春天到来了的时候却病情越来越重,身体每况愈下。他想冒着风险进行当时成功率还不高的心脏病手术,以治愈心脏病和脏栓塞后遗症,继续为农业机械化事业贡献自己的下半生。但是,老天没有给他这个机会,1980年1月18日在北京他没能走下手术台,走回到他热爱和为之奋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医院收费低斗的农机科研岗位。带着深深的眷恋,带着未能充分展现的才华,带着对祖国农机事业的无限忠诚远去了。
(此文在通化县政协《文史资料》2005年12期刊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