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6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精华]由熟读而翻唱

2122

主題

2122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mfptn 發表於 2017-1-19 23:13: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国人可以不读全本《红楼梦》,但不能不会几首唐诗。“红楼”是国民人文素质的升华,而“唐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我们哪怕开谈不说红楼梦,也要熟读唐诗三百首。   

  三百首很多吗?据不完全统计,我们已知现存的唐诗作品有五万六千多首,还有大量唐诗被湮埋在敦煌的黄沙里,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中。清康熙年间编订的《全唐诗》是目前通行且相对完整的唐诗总集,总共收录有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诗和一千五百五十五条残句。最近几十年,仍有新的唐诗作品从考古白癜风疾病诊断方法还有什么挖掘和史料研究中被发现,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我们无缘得见两百五十年前曹雪芹的后四十回《红楼梦》书稿,却有机会让一千一百年前“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这样的唐诗遗珠重放光芒,实在不必感慨“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了。   

  单以数量论,熟读唐诗三百首,也只能算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好在有人围塘蓄水,就有人为我们精心舀起了一瓢。《全唐诗》问世后,诗人沈德潜选编了一千九百二十八首结集成《唐诗别裁》,尽管已经精减到百分之四,还是令人难以读全。乾隆年间,有个叫孙洙的人以《唐诗别裁》为蓝本再次进行精选,编辑成今天我们熟知的《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七十七位诗人的三百一十首诗作。这本书很快取代了私塾教材中《千家诗》的地位,成为后来中国流传最广的诗词选集,以至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也变得妇孺皆知。   

  我以前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熟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哪怕不会作诗的也能吟诵几首。殊不知“唐诗三百首”的提法早详谈前列腺痛的饮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唐诗三百首》成书之前就有了。孙洙在作序时是这么说的:“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验之。”俗语说得对不对?就拿我这本书做个验证吧。可见编者为什么只选取三百多首诗?也是受这句老话的影响。   

  “唐诗三百首”强调的是数量级,并非具体指哪三百首诗。为什么是三百,而不是四百或五百呢?这跟中国最早的那部诗歌总集有关联——《诗经》收纳三百零五篇,在先秦时曾被称为《诗三百》。所以与其说孙洙编撰《唐诗三百首》是对一句民间谚语的验证,不如说是对诗集鼻祖的致礼。包括后来陆续问世的《宋词三百首》和《元曲三百首》,共同构成了中国诗词的“三百”家族。   

     

  《唐诗三百首》比《千家诗》更加普及的原因在于各自的定位不同。《千家诗》自宋朝开始就是蒙学经典,所选的唐诗和宋诗都偏重于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题材,在体裁上只收录形制规整、朗朗上口的律诗和绝句。《唐诗三百首》则专注于唐诗选编,除了律诗和绝句外,还包括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乐府诗。它们的格律相对自由,韵脚可以变换,篇幅不限长短,从创作者角度来说属于更加成熟而游刃有余的体裁。如果说《千家诗》是为了启发孩子的语文灵感,培养他们的生活情趣,那么《唐诗三百首》更想用案例来教人怎么写唐诗。即使不会作诗也会吟,而不像学堂里孩童那样,只会摇头晃脑地拖长每个字的读音。   

  这种有口无心的读诗状态,在我小学初年级时深有体会。每天第一堂早读课,老师们常让全班齐声朗读课本里的古诗。刚刚习文识字的我们还不大懂得把握音调和节奏,只能拖长读音来保证每个字都能落在统一的节点上。这是一种不约而同的本能,自古而今中国的小孩都是这样。好在唐诗本身简短的断句和起伏的音律,不至于被这种幼稚的朗读方式暴殄天物,否则就真的像和尚念经了。   

  比如骆宾王的《咏鹅》,一开始就重复三个单字断句——“鹅,鹅,鹅”。就算我们用拖泥带水的方式读出来,依然富有天然的生趣。这就是唐诗的音律美,因为有了平仄和押韵,让汉字组合而成的音调,变得起伏多变而又流畅顺耳。三个短促的拟声,仿佛敲响人们注意力的大门,紧跟着这首诗就如敞开门阀的流水般滚滚而来——“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这首简单的《咏鹅》熟读几遍后,很容易就记住了。我想很多八零后跟我一样,会背的第一首唐诗就是它吧?小时候只觉得这首诗很像儿歌,跟其他唐诗不大一样,现在才弄清楚它是唐诗中的五言古诗。古诗在保持主体篇幅的句子是固定字数外,在起首或点睛的位置可以灵活使用长短句,以加强作品的顿挫感。而那些固定字数的句子,句法则相对整齐,像“白毛”对“红掌”,“绿水”对“清波”,这才有些格律对仗的味道。   

     

  唐诗中的长短句不是固定的,到了宋词时才形成规范的格式。中国诗词的发展,正是经历着从形式自由到标准规范的演变。从最初民间口语化的诗经,到朝廷出面采集修订的乐府;在修订过程中逐步形成以五言和七言为主,需要时可以保留长短句的古诗。乐府和古诗都是古体诗,唐代诗人对五言和七言的古体诗进行格律上的规范,创造了律诗和绝句,统称近体诗。而后的宋词更是把长短句都标准化了,出现一千多种词牌格式。   

  律诗和绝句是唐朝的产物,自然成为唐诗的代表,这并不意味着唐诗就只有近体诗。事实上很多唐代诗人的优秀作品,更多的是古体诗。例如生性不羁的李白,在创作时就不太愿意被格律所约束。所以他那些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诗作,比如《将进酒》和《蜀道难》都是乐府,《月下独酌》和《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古诗。即使要跟着潮流来创作,也是写一些规限相对较少的绝句,比如《静夜思》和《早发白帝城》。   

  李白现存的近千首诗中,古体诗占了大多数,其次为绝句,律诗最少。而七律更是不足十首,知名度稍高的就只有那首《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由景入史,以史抒怀,气韵悠远,格调从容,是七律中的上乘内分泌与白癜风疾病有什么关系佳作。但令人纠结的是,它是一首彻头彻尾模仿崔颢《黄鹤楼》的作品。拿两首诗对比来看,无论题材还是格律都非常相像,连韵脚都一模一样。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你连声三叹黄鹤,我起句三唱凤凰;你眼前有鹦鹉洲,我在遥望白鹭洲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