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1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不见长安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8-31 08:30: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西安,古名长安,镐京,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绕长安。   

  有一句古话就说,“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长安自古都十三”。意思是说长安在古时是与罗马相提并论的,总共作过十三个朝代的都城。秦中自古帝王州,其繁华昌盛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或许是为了应证说走就走的旅行,又或者是为了寻觅梦境之中的城市,关于旅行的目的或者意义,又有谁能说得明白呢?反正我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西安的旅程。   

  每个文人心底深处都有两个迫切想要完成的梦,一个是江南,而另一个,便是长安。   

  才出西安火车站,便被一股汹涌的人潮拥挤进了斑驳的城墙,这城墙倒不似古建筑物,应该是近代仿建的。比之荆州的城墙亦有大不如之感,着实不能给人观赏的欲望。   

  既然到了西安,就不能说不去大明宫。   

  大明宫初建于唐贞观八年,初时名为永安宫,是唐太宗李世民为太祖李渊而修建的夏宫,也就是为避暑而建的宫殿。贞观九年五月,太祖李渊病逝于大安宫,夏宫的营造也就此而停工。李渊去世后,改称大明宫,又称“东内”。大明宫是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位于长安北侧的龙首原,是唐长安城的三座主要宫殿中规模最大的。更值得一提的是,从高宗皇帝开始,先后有17位皇帝在此处理朝政。   

  初入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给人的感觉倒是有一番断壁残垣的凄惨,当年皇帝无奈的那把大火葬送的似乎不仅仅是一座宫殿,而是一个王朝神圣的象征。土石堆砌的一个个平台上依稀可以看见当时一座座宫阙的影子,遥遥相望的两宫以为很近,而往往需要很久才能相互往来。这也难怪《阿房宫赋》里会说那句“有不见者,三十四年”。   

  过了含元殿遗址就是遗址博物馆,那里面所描绘的长安城当时的富丽繁华景象倒与我梦中的大致契合。里面有一座出土的汉墓,以及一柄汉代的宝剑。虽然年代久远,仍然能给人一种肃穆的氛围。   

  而到了微缩景观这儿,就可以看到昔日大明宫昌盛时期的全貌。殿殿相阻隔,院院相交通,依稀可以见到文武百官上朝时的路线。由高空俯视,富丽堂皇,蔚为大观。   

  宣武门外,三座建筑物零散分布,皆粉上了朱漆,给人以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但却无法让人联想到当年宣武门之变的那种情境。   

  听说直到建国初期,这里都还是居民区,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景象无一不是后来在旧址上新建的,自然很难给人那种人文景观的视觉享受。   

  既然大明宫作为唐王朝的标志性建筑,那我就得说说秦王朝的阿房宫了。   

  阿房宫在西安西郊15公里处,咸阳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秦始皇帝三十五年。   

  阿房宫被誉为“天下第一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始皇帝的四大工程”,他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阿房宫东至皂河西岸,西至长安区纪阳寨,南至和平村、东凹里,北至车张村、后围寨,总面积约有15平方公里。   

  内有一处,名为上天台,是祭祀天神的建筑物。由下往上拾级而上,恐有一两百级石阶,放在秦时,确实也足以说是登天之台。   

  从秦阿房宫遗址博物馆往右走,便是阿房宫旧址,如今已经完全被居民楼所覆盖,所白癜风外用幸留下的一片一望无际的土丘,也早已被植物掩埋,如果不是那漫灭的碑文,恐怕没有人会相信这下面就是传闻中的天下第一宫。   

  当时我们五人实在不愿相信脚下就是阿房宫,于是在密林之中寻一小径,沿小径往林中走,希望能见到阿房宫,哪怕是一砖一瓦也是好的。无意中被唱声吸引的我带着他们寻到了声源,却是一群老年人在那里奏唱秦腔。苦音腔悲壮深沉、激越高亢,而花音腔则欢快明朗、愉悦刚健。这曲调虽不宛转,却也动听。   

  始皇陵在临潼城济南白癜风医院东十里,地处骊山北麓。但是说到底也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时开放的只有三个坑,其中又以三号坑为最坑。一号坑放眼望去有不可名数的人俑和马俑,给人一种雄伟壮阔的即视感。俑坑东端有210个与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个个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排成三列横队,每列70人,其中除3个领队身着销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线履系带,免盔束发,挽弓挎箭,手执弩机,似待命出发的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个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个个手执3米左右长矛、戈、戟等长兵器。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这支队伍阵容齐整,装备完备,威风凛凛,气壮山河,是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的艺术再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三号坑像是在当时就未建造完毕,只稀稀落落的有几个人俑。不过从布局来看,应该是总指挥部。   

  回民街人山人海,但是各种美食确实能够吸引吃货,光香味估计都能远飘方圆十里。不过在那拥挤的人群中我担心的倒是该不会有扒手顺手牵走我兜里的钱包吧。由于人流量十分庞大,以至于在回民街还专门安排了几十名派出所民警随时待命。   

  西安博物馆的陈列品比之荆州博物馆都稍有不如,实难吸引我的兴趣,索性我便去了离此不远的小雁塔。   

  小雁塔原本应有15层,现存13层,建于唐景龙年间,塔形秀丽,与荐福寺钟楼内古钟合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在漫长的岁月里,小雁塔历经了许多风云故事,而最有名的则是它的“三离三合”。故而在我看来它的传奇性不下于专门为玄奘法师而修建的大雁塔。而在明清时期,武举人为了效仿唐代进士大雁塔题名,纷纷到荐福寺下小雁塔刻石留名,就有了小雁塔“武举题名”的说法。   

  相比荐福寺小雁塔,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显得很是平庸了,与它那煊赫的声名倒不相称。   

  静静地踱着步子,走在音乐喷泉旁边的路上,冷冷的寒风似要将我淹没,淹没在这幽晦的夜色。耳畔突然又旋律响起,是河图的那首《不见长安》:   

  “我忽然开始疯狂想念,故事里的长安。我日夜兼程跋山涉水,山水路漫漫。”“我渐渐开始每晚梦到,故事里的长安。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这一次不远千里,由荆州到西安,只是为了一览我梦中无数次魂牵梦萦的古城——长安。然而我眼中的长安却并不是我梦中的长安,至少在我看来眼中的长安少了梦中的长安一分古韵古香。   

  坍圮的城墙发不出呕哑嘲哳的声响,却是在无形之中给西安一记响亮的耳光。我想象当中的长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