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3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读胡适观点小感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12-2 04:32: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最近在看胡适的书,很喜欢胡适对于《诗经》和《楚辞》的观点。   

  一《诗经近视克星角膜塑形镜》不是一部经典,它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以做社会史的材料,可以做政治史的材料,可以做经济史的材料,万不可说它是一本神圣的经典。有人也许会反驳,《诗经》怎么能不算一部经典呢。我想,也许胡适的观点不只是讨论《诗经》是不是武汉治疗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好一部经典你的问题,而是如何读《诗经》的问题。就像他说的:人们把《诗经》看的太神圣了,说它是一部经典,我们现在要打破这个观念;假如这个观念不打破,《诗经》简直可以不研究了。所以说,胡适是要把《诗经》从神堂上请下来,让它还原本来面目,让我们研究它原滋原味的实体,对错都有自己判断。再想想是不是有一些书,也被我们捧在神堂上,比如说《论语》,,直白的说,《论语》就是孔子及其弟子们对于人生、国家以及时间事物的看法。书中不可避免的有些现世世界不能接受的观点,但我们仍然乐此不疲地阅读,还不忘加一句,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啊,但我们已经站在了仰望它的角度去阅读,多少失了些与文学交流的味道。   

  二《诗经》的解释。胡适认为《诗经》就是一部古代歌谣的总集,可是,在汉代,那是大不相同的,《诗经》就是在那个时候变成一部经典的。《诗经》里描写男女的事体,在那些道学先生的眼里,似乎不太雅观,于是对于这些自然的、有生命的文学不得不另加种种附会的解释。所以汉朝的齐、鲁、韩三家对于《诗经》都加上了许多附会,讲得非常的神秘。明是一首男女恋歌,他们故意说是歌颂谁、讽刺谁的。这些牵强的解释,真是叫人好笑。然而几千年来,我们还是没有走出那些牵强的解释。   

  记得前几年的时候子宫肌瘤切了又长,长了又切,央视使得一句“你幸福吗”火遍了中国,其中的“我不姓福,我姓曾”更是被调侃为最牛的神回复。原本只是听错引发的一个笑话,然而,有一份试卷则以此为题叫学生们写出答复者的深意,并且标准答案为“我不姓福”是“我不幸福”的谐音,所以那位被采访者想表达是我不幸福的意思,表达了对社会的控诉。也许人家真的就是听错了,结果出卷人牵强附会出某些令人好笑的解释,反而像是牛头不对马嘴,叫人笑掉大牙。   

  看来中国做牵强附会的确是得心应手,不论是什么,都为你准备了好一套最为官方准确的解释。所以,中国的文学在很长时间就是为政治服务的,就像汉朝对《诗经》的解释,自己编撰出几个忠君爱国的故事,就封为治国的经典。凡是有利于统治的书才能留下,而异己的,像明代李贽的《焚书》只能被禁。只有在少数几个时期初期白癜风,才能真正感觉的文化的激荡,才能感受到文化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导向作用。比如诸子百家和新文化运动。   

  三《楚辞》的观点大致与《诗经》一致,不过在忠君爱国上的解释,《楚辞》就更甚了,不过屈原的作品,若是脱了爱国的主题反而离了魂。关于《楚辞》的解释,胡适更推崇朱熹的解释,他总结为,由于汉代的解释,使得《楚辞》也是满篇的牵强附会,朱熹的解释则少了很多,更多的从文章本身的情况着手,使得文章的更加具有说服力。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