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笔多次想写写看完张爱玲作品后的感受,却总是无法落笔记录下内心的真情实感,无奈总以搁笔告终。我想终究是跳不出人们赋予她的光环,而自己却总觉得她的作品略显晦涩,除了难懂便是伤情,真不知如何去应承吹捧者的喜好;再者便是自责,一面以不接受的态度看她的作品,一面又在某个人物角色中感同身受着主人公的悲喜,着实让自己逃不掉没资格这样评价一位知名作家的嫌隙。
原本是怀着敬仰的心情分别买了张爱玲和三毛两个人的全集,首先选择看了三毛的作品纯属偶然,因为这两人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不相上下,先读谁的作品并没有硬性指标。读完三毛的作品心中甚是欢喜便洋洋洒洒写了三千余字的读后感,虽然其中参杂五味,却并不影响我喜欢三毛的感官。可是,在我读完张爱玲的四部作品《半生缘》、《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怨女》,再想读《小团圆》时怎么都读不下去了,至于《流言》、《重访边城》、《海上花开》、《海上花落》、《红楼梦魇》更是匆匆翻了几页,便搁置一旁不再过问。一来是读完这几部作品后,心中哽哽,不得安寝;二来是有些词文读不太懂,无法消化。
如若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不会嘲笑我的鄙陋,我倒想把自己的情感表露一番。我不知道张爱玲在哪里搜罗出这许多悲情的女子来,竟然把她们的故事聚集到一起成为几本畅销书籍,也许不幸的女子多悲凉吧!又有这么多的读者可以与其产生共鸣,并与之共勉,难道天下间的女子除了活得悲催便无一点幸福可言?虽然,我承认女子活着不易,尤其是旧社会的女子生活境况更为艰难,却也无法理解富家名媛和豪门新寡也逃脱不掉的凄凉命运。她们每日在情感中煎熬、挣扎,然后再顽固不化、自我摧毁,最后承受着痛苦与孤单的同时又摧残着身边的人儿。我很佩服张爱玲把这种极尽扭曲的心态与无比丑陋的嘴脸描写的如此淋漓尽致,甚至让人们对她笔下的人物产生不了多少惋惜与怜爱之情,除了自我毁灭、活该受罪来形容书中的女主人公外,似乎别无其他更为贴切的词汇了。
作为现代女性,生活在男女平等、海晏河清的清平世界里很是幸福,虽不排除个体尚未不幸的命运,却很难再找到像张爱玲这样满腹满腔都是悲哀女人故事的女作家,或许有却不在我知道的范围之列。如果让我来总结张爱玲的一生,我想她就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感情世界的需求,便也在另一个虚拟宇宙中成就着悲情天下的奇迹,这好像是一个冷笑话,又好似别有一番风味的自嘲。
想要理解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想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要先知晓整个作品所处的年代。想到这儿一股想要追寻张爱玲足迹寻根溯源一切悲恸源头的劲头油然而生,于是乎我开始在网上、图书管里找寻一切有关张爱玲的影子,随着探寻的跟进,一层一层揭开了张爱玲的面纱,一步一步满足着自己的好奇心。张爱玲出身名门,从小学习绘画、钢琴和英文,并与父亲学写旧诗,在父母协议北京白癜风要多少钱离婚后,与父亲共同居住,因与后母产生口角被父亲毒打拘禁半年,于一天深夜逃出父亲家与母亲共同居住,后与姑姑搬到上海爱丁顿公寓6楼65室,开始了创作生涯;1943年认识了今生最爱胡兰成并与其结为夫妻,此时胡兰成38岁已婚,张爱玲24岁,然而这段婚姻维持不到三年就以胡兰成的背叛而匆匆拉上了帷幕,胡兰成的成性给张爱玲造成了此生难愈的伤痕,只是张爱玲却未曾后悔爱过,如同那句“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样,无奈却大气;虽然若干年后她再觅得幸福,与美国人赖雅结为夫妇,可是相差29岁的老少恋仍没有成为张爱玲改变生活窘迫状况的转折点,甚至常因为经济窘南京白癜风迫而灰心丧气;张爱玲的写作生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早在1932年就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当时的她只有12岁,由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对本土社会的洞悉使她如鱼得水般徜徉在中国文坛上。然而,与赖雅在美国共同生活的岁月里,她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赚钱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所需,但是对美国社会缺乏了解,她的作品并不被美国民众接受,屡屡遭到退稿。没有稿酬、没有固定居所,还要照顾瘫痪的赖雅并且不停地搬家,漂泊不定成为张爱玲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虽然她获得了美国永久居住权,是中国一等女作家,然而这些殊荣却没有给她带来多少利益,也并没有改变张爱玲一生动荡的命运;1995年9月8日她躺在出租屋地板上孤独的死去,一周后才被房东发现,骨灰由几位好友洒向了太平洋,享年74岁。一位风华绝代、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就这样孤苦无依客死于异乡,看到她的生平竟比看她的小说更让人心塞。张爱玲的思想如风轻云净般宁静闲适,而她的经历却似翻山越岭般艰难困苦,大时代是造成她一生漂泊无依、贫苦茫然的根源,婚姻生活是她内心脆弱伤感、精神崩溃无助的起因,感情经历更是她忧伤情怀、患得患失的缘由,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悲剧又怎怪她的作品总是伤情、笔下的人物多半辛酸呢?
于青曾在《北京白癜风哪个医院比较好张爱玲全集》书中写道:“她寻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方式,表达了她深深的渴望,渴望女性能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诸般枷锁的桎梏,成为自在的女性优美地生存。她的作品为我们文学宝库又增添了一批独特的女性形象。给当时的精神食粮匮乏的读者以一种新鲜的滋味。”当我看到这则评价便开始尝试着从旧社会的角度去衡量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笔下的人物。
果然,随着对张爱玲自身生活状态的深入了解,以及对其情感波澜的层层剖析,我发现自己开始慢慢接受了她的作品,当我再次拿起搁置已久的《海上花开》时,竟总结出“十里洋场浮华地,青楼倌人寂寞书”一句作为此书的读后之感。
张爱玲的作品以封建文化与现代文明互相碰撞的历史背景为前提,以女人靠婚迎嫁娶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主线,以沪港洋场里旷男怨女们的爱恨情仇为题材,把那个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的时代里充斥着背叛浅陋和苍凉无知的两性关系描绘的酣畅淋漓。家族恩怨侵蚀着女人的宽容与贤淑,战乱不安腐蚀着女人的温婉与细腻,《怨女》柴银娣离群索居、《金锁记》曹七巧变态分裂,《沉香屑?第一炉香》葛薇龙自甘堕落、《半生缘》顾曼桢委曲求全、《连环套》霓喜放荡滥情,这些荒诞的生命演绎着人生的悲戚与颠沛流离。我似乎能从《倾城之恋》白流苏的身上看到张爱玲的影子,亦或是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