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8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书生本色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7-1-6 08:32: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翻开《中国学人史》,看到的都是一些值得尊敬的爱书之人。最最令人感动的就是这些书生们安贫乐道、逢苦不忧的那种纯粹、素朴、豁达、从容充满了正能量的无私无畏的精神。比如蔡元培先生,一位爱书如命的大师巨匠式人物。“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曾任国府委员、司法部长、教育总长、大学院院长、中研院院长、北京大学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等多重职务。可是你能想像得出吗?如此这般泰斗一样的人物竟然也会贫困交加。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生病后竟然无钱请大夫,常常昼夜苦熬支撑。但是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周济别人。   

  公元一九四0年三月三日晨,蔡元培起床后刚走到浴室,忽然口吐鲜血跌倒在地,继之昏厥过去。两天后,医治无效,溘然长逝。蔡元培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都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其清贫叫人落泪。   

  还有胡适先生,一位在中国现代史上开多个领域风气之先的箭垛式人物。爱书的胡适曾说:“金钱不是生活的主要支撑物,有了良好的品格,高深的学识,便是很富有的人了。”这话,可看作是他一生对物质金钱的态度。   

  胡适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居然要靠借债过日子。当时,他经济压力很大,不得不从各方面节省开支,连给妻子买东西也尽量托人捎带,以节约邮资。大使有一笔特支费是不需要报销的,但胡适没有动过一分,全部上缴国库。大使卸任后,胡适旅居美国,为生计所迫,他时常要拿着两个纸袋亲自上街去买菜。   

  公元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胡适参加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时,因心脏病猝发倒地逝世。胡适死后,秘书王志维清点遗物时,发现除了书籍、文稿、信件外,胡适生前留下的钱财只有一百三十五美元,令王志维痛哭失声,久久难以自持。   

  傅斯年先生,一位被称为是“老虎”、“大炮”的强势人物,更是一位嗜书者。傅斯年向来以霸气著称,但他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公元一九五0年十二月二十日,傅斯年因脑溢血病逝。   

  在逝世前几天,他曾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为董作宾先生刊行的《大陆杂志》赶写文章。原因是想急于拿到稿费,做一条棉裤。他对妻子俞大綵说:“你嫁给我这个穷书生,十余年来,没有过几天舒服的日子,而我死后,竟无半文钱留给你们母子,我对不起你们。你不对我哭穷,我也深知你的困苦,稿费到手后,你快去买几尺粗布,一捆棉花,为我缝一条棉裤,我的腿怕冷,西装裤太薄,不足以御寒。”几天后,董作宾把稿费送到傅家。俞大綵双手捧着装钱的信封,悲恸欲绝,泣不成声。此时傅斯年已命归黄泉,再不需要棉裤了。   

  梅贻琦先生,一位被清华人誉为是“终身校长”的谦谦君子。公元一九五五年十一月,梅贻琦从美国回到台湾考察创办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及台湾清华大学,由于他掌握着数额巨大的清华基金,所以台湾的各县长、市长纷纷接近他,企图趁机捞一把油水。   

  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梅贻琦却因为经济拮据,不得不将已六十二岁的太太韩咏华留在纽约依靠打工独自生活,自己只身一人赴台。当有人告诉梅贻琦“师母在那边生活太苦。必须设法给师母汇钱,或接她来台湾”时,梅贻琦说自己在台薪金微薄,无法汇钱照料。   

  公元一九六二年五月十九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享年七十三岁。梅贻琦生前随身携带一个手提皮包,住院后一直放在床下一个较为隐秘的地方。两星期后,在各方人士监督下秘书将皮包启封。当包打开时所有人都口瞪目呆。原来里面装的是清华基金账目,一笔笔清清楚楚地列着。睹物思人,在场者无不落泪。   

  谁都知道,在抗日战时物价飞涨,得令人瞠目结舌,那时,西南联大的师生们生活十分困北京治疗白癜风解析治疗的时间常识难。公元一九三七年上半年,一个教授的平均月薪约为三百五十元法币,到了公元一九四三年下半年联大教授的每月平均收入为三千六百九十七元法币,物价比公元一九三七年上半年上涨了四百零五倍,因此教授的三千六百九十七元收入只等于公元一九三七年的八元三角钱!依靠这仅值八元三角的每月薪水,又如何能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呢?   

  在《中国学人史》中记载了联大学生贺祥麟目睹的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晚上去当时最繁华的商业大街正义路一家拍卖行闲逛时,居然见到联文专业一位首席教授拿了师母的游泳衣去卖。闻一多先生则每天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在中学兼课,晚上批改学生作业后,半夜还得开始为别人刻图章卖钱!   

  那时,吴晗先生因妻子久病,医药费无法筹措,乃写报告给校长梅贻琦,向学校借钱。报告说:“九年困境,债台高筑,旅费、医药费及最少五个月之生活费,一无着落。”只好提出先向学校借款,然后以自己的十六大箱书籍变卖还债。再以法律系费青教授为例,费教授长期患病,经济极为困难,只好请求学校收购他多年来的德、英、汉三种文字的全部藏书。   

  谁都知道,吴大猷先生是西南联大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的恩师,早年留学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东西方许多物理学家们在走上“诺贝尔物理学奖”领奖台时,常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这位从未去过斯德哥尔摩的东方物理大师。   

  吴大猷先生的妻子患有严重的肺病。早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吴大猷听说喝牛肉汤可以治这种病,便每天到菜市场买牛肉来熬汤,送到女生宿舍给他这位女友当药喝。吴大猷的执着打动了病中少女的芳心,回国后两人结为终生伴侣。然而到了昆明,吴大猷的薪水,再也无法每天买牛肉熬汤了。为了病妻的身体,有时吴大猷不得不化装成贫民,到菜场去捡拾剩余的牛骨头,回家给妻子熬汤。当地的回民得知此事儿,很是感动,常常将一些牛骨头替他留着,以供他给妻子熬汤。   

  公元一九四二年,校长梅贻琦先生家里有时也连青菜汤都喝不起了,只能用辣椒拌饭吃。校长夫人韩咏华想找份工作,但作为当时中国第一校长的梅贻琦,不肯利用职权为妻子谋利。教务长潘光旦的夫人给她出了个主意:“咏华,你做的米糕,我们家大人孩子都喜欢吃。我看你不如到大西门卖米糕算了。”袁复礼教授的夫人也点头赞成。三人真的做起了卖米糕的生意。   

  韩咏华说:“如果不是为了抗战,我们何苦受这份罪。这糕叫定胜糕,这是个吉祥的名字。我们瑞在糕上写点字吧。”袁复礼夫人总有办法搞到当时紧俏的廉价碎米,由潘光旦夫人把米磨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