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想了很多年,到底什么是佛,问了很多年,最近读《坛经》,觉得自己略有所进,姑且谈一谈何为佛。
“无求就是妄心不生,无着就是真性不灭,不生不灭便是佛,就是大道。”
“佛与众生,同一真心,无二无别。”
从上且看佛之特质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的根本是无求无着,无求无着的根本还在一个无字,悟“本来无一物”,得其豁达,如此佛之始也;后一句又说佛与众生真心不二,若真心真性以始终,存活于世,便如活佛一般,行走世间。
此一品言似深悟还浅,又看古往今来第一活佛济公的名句: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流。又知佛乃心证,心中有佛便是佛,非关万物,又与万物如一,虽求佛却不能执着于佛,不能过执而滞,最重要的还是真性洒脱,畅意于世。
在我喜欢的见佛性的人有二:一是仓央嘉措,二是金庸武侠《神雕侠侣》中的一灯大师。
仓央嘉措有很多传说,真假已分不清,亦如他美丽的诗句一样分不清。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喜欢那句:在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街头,我是世上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一生淡薄名利,只求能自由地去爱。他15岁被迎至布达拉宫坐床,却只存活到24岁就成为政治的牺牲品,然而人们不愿活佛离去,民间流传他没有死,只是神秘地消失了,人们许他永恒的光芒。流传他消失在青海湖畔,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天上鲜嫩之草围住幽蓝之湖,何其存乎,灵之所在。如此诗意销魂的消失意象背后往往还包含着人们无穷的想象与祝福。也许每每念中医白癜风的治疗此,人们都想象着一个纯性洒脱的活佛在一个俗眼所不能看见的隐秘之所寻找到了一个自由的天堂,那里有他的爱,他唱着美丽的情歌,亦感慨尘世的虚无冰冷,总之,他在那里幸福地存在,比世上那些害死他的争名夺利的人幸福许多。
活佛仓央嘉措,因为人们的爱而被赋予了无限诗意的存在。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人们把活佛这个如此神圣的称号赋予这个早死的青年呢?我认为一颗鲜活存在的心,那颗心炽热得可以把雪峰上的雪都融化了,同时那颗心以一种温情的关怀直达每个人的内心。人走在冰冷的世上,每治疗白癜风的最好医院每唱起仓央嘉措的情诗,都能感到一股异样的光芒闪烁,内心又觉温暖,恢复对尘世的爱恋。世界上有那么多持修的高僧,执迷了一世,受苦了一世,他们都没法获得活佛的称号,缘何?或者什么是佛?见性即佛,佛非善非徳,无可持修,唯一的持修之道便是不顾世俗的羁绊,按照自己真实的内心去活。能不顾高位跑出与情人相会的,仓央嘉措怕是渺渺中的一人吧,所以他是活佛,当之无愧。
如果说仓央嘉措是情之至者,那么一灯大师应该是通明澄达的大慈大智之人吧。这里的慈含善,却比善的意义更深远;这里的智包含聪明才智,却更暗藏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明慧。
看到那段一灯大师以慈悲之心感化裘千仞,几乎要哭了:“一灯大师抱着舍身度人的大愿大勇,宁受铁掌擅击之祸,也决不还手,只盼他(裘千仞)终于悔悟……杨过和小龙女眼见慈恩(裘千仞)的铁掌有如斧钺般一掌掌向一灯劈去,劈到第十四掌时,一灯‘哇’的一声,一口鲜血喷了出来。慈恩一怔,喝道:‘你还不还手么?’一灯柔声道:‘我何必还手?我打胜你有什么用?你打胜我有什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却见慈恩双掌在空中稍作停留,终于呼的一声又拍了出去。一灯身子摇晃,又是一口鲜血喷出,白髯和僧袍上全染满了。”
一灯大师,已融佛心,置之生死与度外,大有佛祖割肉喂鹰舍己为的大舍精神,读之白癫疯医院只觉一股佛光闪现,灵台涌动,澄明之境顿开,大悟即在眼前。然而受度之人,悟之一闪,随而又迷,是佛法不够吗?眼见一灯大师身危,杨过出手,虽是粗俗数语,对慈恩也是启发颇多,最后以玄铁剑将他击败,让他悟死而生。看来佛不再佛门之内,也在佛门之外,不只在经书之中,也在经书之外;佛性于一人之上并不完善,于一人总免不了痴,就好像一灯大师痴迷于慈,痴迷于柔,痴迷于度,反而受度之人不能彻悟。然而没有一灯大师长久的慈悲教化,光有杨过的寥寥数语或以力抗力行不行,肯定是不行,其实裘千仞的最终开悟还得靠一灯大师,杨过之举不过是关键时刻出彩的临门一脚而已。所以说佛性在众生之中,众生加起来才能体现不生不灭的完整佛性,即众生即佛,佛即众生。不只一灯大师有佛性,杨过有佛性,小龙女也有,大家从后面小龙女和一灯大师的对话中即可看出,小龙女通达生死,达观知命,此不乃至上佛性,又是什么?至于具体文字大家可以自去看,非常精彩,这里就不累述了。何止小龙女有,就连裘千仞本人也是有的,不过一时迷了而已,大家看他后来慧根开了有怎样,是不是也有佛爷像了。
总觉得,一人难成佛,佛应该是一个整体。或者说,悟了时,人人即佛,佛即人人,一含万物,万物如一。于佛,这便是我的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