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头有座豆腐房
村头有座豆腐房
我高中毕业那会儿,还没有恢复高考。那时的高中生还怪稀罕,能识文断字的人,在村人的眼里就怪吃香。按村人的说法,我不仅能识得人名记得工分,就连报纸上那密密麻麻的蚂蚁爪子,也念得上口,是个怪有文化水的人。
正赶上村头小学里缺老师,经小队推荐,大队同意,我回家没有俩月,就做了孩子王。
那时当一名代课老师,在村里的待遇挺高,除了属于大队人员外,我这个“半劳力”还按整劳力记工分。而且,每月还有三块钱的补助(补助共计有六块钱,另外三块已上交小队买了工分)。那时一个人手里如果一月能有几块钱,就算得上是怪富有的人了。因此这个民办老师我当得挺美气。
在村头紧挨着村小学的是大队里的豆腐房,做豆腐的也属于大队人员,和我有着差不多同样的待遇 ,也是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日头晒不着,并且天天有豆腐脑喝,虽没有那几块钱的补助,也挺眼馋人。
豆腐房里一般是晚上做豆腐。先是把白天里泡透的豆子用石磨推出细细的糊子,再用吊起四角的布兜子,滤出渣,过出浆,然后放在一个大锅里烧开,点上卤水,轻轻一搅,乳液般的浆汁,就凝成了豆腐脑,满屋子飘着香味,然后在用荆条子编的筐里铺上笼布,舀上豆腐脑,滤%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