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竄紅的平價咖啡85度C,當初取名原因,就是業者堅持用85度煮咖啡最適合,成名後也引起一度C風。除了名稱最像的85.1度C之外,我們追蹤,北台灣還有90.5度C,中台灣古坑咖啡區,也有以度C命名的咖啡廳,不過每一家店對於溫度取捨,都有自己的解釋,總而言之,就是沒有在學85度C。
85.1度C咖啡,名稱多了零點一度相似度超高,可把85度C氣壞了,但名稱像85.1度C,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東森新聞繼續找台北市街頭,還有這一家,90.5度C這也是一家咖啡廳。
90.5度C咖啡業者王敦亮表示,義式咖啡沖煮最適合的溫度是90.5度C,是因為我們走專業的義式咖啡,所以就依這個溫度的名稱,作為店的名稱。至今開店已經6年多,業者堅稱拿溫度當店名早在85度C之前,因此並未抄襲。
接著我們持續前往中南部找台中市區,發現也有商標超像的咖啡店家,問題這裡有6度C咖啡店,另外一家只比它多一度,7度C咖啡,店名為何取度C?業者說也是有原因的。
7 度C咖啡業者姚小姐就說,咖啡烘焙到品嚐總共有7個步驟,最主要是沖、泡、煮、滴、烘、調、品,總共7個步驟,但絕對和溫度無關,7度C咖啡靈感來自煮咖啡,開店不久走出自己的風格,只是更想不到以咖啡聞名的古坑,也有這麼一家18度C咖啡店,早在古坑還沒出名前名氣就響叮噹。
18度C咖啡業者余雅倩表示,有一御飯糰的廣告,當時堅持18度C是最好的,言下之意,是要將最好的品質給客人。
咖啡店以度C當命名仔細找,全台灣可說一托拉庫,也許英雄所見略同,不過只要不是惡意抄襲,又能堅持好咖啡,就更能牢牢抓住消費者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