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问我过节什么感觉,一个字是累,两个字是疲惫,三个字是过得快。七天长假,我还嫌短。10天多好啊,车就不那么堵了,景区就不那么拥挤了,行走就不那么匆忙了。或说,15天、20天更好,你说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开玩笑。只要过节,多少天都是这样:赶路的都在前后一两天内,看景的都想趁早,吃吃喝喝都是节日的一项主要内容……
怎么个累法呢?当然是身累加心累。要来客人,各种准备必不可少,住宿、吃喝、安排行程,都是些具体事情。清理卫生、买菜买水果、晒被褥、写菜谱、计划每天的A、B、C、D、E……没有身体力行,就没有任何结果。待客之道,在于周到细致,尽量想人所想、做人所需,生怕有一点疏漏。当然更需要思考筹划。做什么到不困难,想不到那就糗大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因为丁点小事没考虑周全而影响了客人心情,那就前功尽弃。所以,尽心尽力,就只有劳累。事实上,客人来了、走了,到没那么复杂,问题是准备的时候不能这么想,这个过程中的每一天都不能马虎,所以就只有往自己身上加持更多的累了。
走过这个过程,想想这些个累,就要笑自己:自找的。确实是自找的更多。客人的需求并没那么多,人家不讲究、不挑剔,对什么安排都说好,都讲好满意,这既是对我们的客气,也是信任,更是体谅。我们想事情的时候总把困难想得更多没有错,但我们没把别人的素养想得更高、没把别人具有的人文关怀想进去,就是我们自找苦吃的“加累”了。想事情,怕的是没把困难想透切、没把准备做充分;但也怕只想着困难的一面、忽略了光亮的一面,只揣摸了人性恶的方面而没把人性本善的方面看得清。如此看来,累也不冤。
当然不冤。这累算得上“累并快乐着”。无论做什么事情,不怕付出多少,怕的是,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效果、你的努力没被别人认可、你的苦心甚至还会被别人误解。而节日接待客人,一切都在事先的预想之中,一切都进行的非常顺利,所以主人客人都感觉心情舒畅。言谈亲切温馨如春,自然公园风光如画,载人航天发射场壮阔雄伟,杯盘换盏欢声笑语,真是个“景美人亲心畅,一路欢歌吉祥”。
除了计划内的接待,也有计划外的来人。前天阿拉善某领导电话讲要来参观,找过好几个人后找到我这里,要我找参观票什么的。虽然因为家里有客人不方便,还是想方设法找人办了有关手续并转别人出面接待。后来发现被接待的领导并不怎么满意。现在我的结论是,要学会拒绝,不能太勉强自己。否则,累了半天人家并不理解,得不偿失。
二
7天眨眼间就过去了。日子过得太好,所以过得更快了。看见电视里介绍长假出行,自己没出去,却像参与在那些个车流人流之中。记得前年十一在成都去黄龙溪,先是车坐不上,去了便是挤在人味、人头间。还有10年前去九寨沟,那还不是节日,也在人流中度过。2009年上泰山,天街往上亦是人潮滚滚。现在我是多少有些旅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