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9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也谈尊重孩子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6-7-15 12:3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尊重孩子已被写进法律,打自己的孩子或许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是家暴。这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棍÷棒底下出好人大相径庭。我是一个出生在50年代的人,本来思想并不守旧,却也一时转不过弯来。孩子小的时候,不懂事,在说服教育屡不见效的时候,适当地来点体罚,也不适为一种教育的好办法,我认为。   

  我们一家,兄弟姊妹七八个,就是在棍棒底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我们几个居长的,至今谈及,心有余悸。虽说在受尽皮肉之苦的当时,对父亲也恨之入骨,甚至萌生了报仇的心理;但到现在,我们没有一个不感激父亲的。是他的严厉教育,是他关键时候的自作主张,才有我们的今天。   

  记得我初中毕业时,成绩相当优秀,却没能被推荐上高中,是我父亲不服气,找大队、找公社开证明让我复读,我当时真的不想读了。试想,如果父亲尊重我的意旨,由着我来,我的人生可能就改写了。   

  一个人的某些欲望应该是从小就有的,比如偷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偷拿父母的东西,如果家长不及时教育,就有可能酿成大错。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小时候偷了一根烟签子回家,母亲惊奇他是怎么拿回去的,——因为小孩当时衣服、裤子都没穿,小孩说放在屁股沟里的。母亲说:我么儿好聪明!后来小孩成长为大强盗,最终被杀头。   

  我的儿子高中毕业时上了湖北民院,我让他去读,他不愿意,就选择了复读。结果天不遂人愿,高考时日重感冒,连个民院也没上。被迫再复读,上了民院,我让他选医学专业或教育专业,他不从,偏要选电器工程及自动化。毕业后,到浙江、上海漂了两年,事业没有他想象那样美好,回来考了个教师资格证,现在教书去了。真是早知如此,何不当初。白白浪费了几年光阴。如果我不是比我父亲多读了几年书,就不会尊重孩子,也不会让他白走几年弯路。   

  我并不反对尊重孩子,我只是想说,当孩子尤其是中小学的孩子的想法并不成熟或者与现实相去甚远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还是要把把关,必要时就强硬地自作主张,这未免一件于人于己都有得的事情,当得到实践的检验后,孩子也是认可的。   

  中国历经了几千年,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过来的,纵观历史,没有发现有好多冤死鬼;我也反对唯家长独尊,动辄棍棒,孩子受了体罚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惩罚孩子要以理服人,要让他自己觉得非此不可。其实,家长体罚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责罚过后,往往心里更痛,这种感觉,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如是说:   

  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缲^o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尊重孩子,保持适度。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