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的前世今生
通常我们用四句话来形容中国茶的历史渊源,那就是“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
“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出自茶圣陆羽所著《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他将唐朝以前的饮茶名流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即:“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发乎神农氏”,神农氏是传说中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是继伏羲以后,又一个对中华民族颇多贡献的传奇人物。
传说中的神农氏,长着一个玻璃一样的透明肚子,凡是吃进肚子里的食物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因此能够知道这种食物对于身体的利弊,神农氏为了辨别草物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处考察休息时,用釜锅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锅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其中的汤水,却惊奇的发现,这黄绿色的水不但味道清香,而且这种水在肚子里流过之处,把肠胃擦洗得干干净净。神农氏得出这种植物能够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于是他就把这种植物叫做“擦”,后来就转化为“茶”的发音。《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面的荼后来简化成茶字。当然,传说中神农氏最后还是死在误食断肠草上,因为来不及用茶解毒,也可能是茶汤解不了断肠草的毒,事无考证,也只能是传说。
“闻于鲁周公”。鲁周公就是“鲁周公旦”,他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名旦,封国于鲁。至于为何“闻于鲁周公”,陆羽没有给予太多的解释,但是历史上有明文记载茶字的事件确实和鲁周公的哥哥周武王有关,晋常璩著的《华阳国志》中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这师,……茶蜜……皆纳贡之。”武王伐纣的时间距今约3000年。这就是中国茶有3000年历史之说的源头。
《茶经、一之源》说:“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一典故讲的正是鲁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的事迹,可见鲁周公正是典型的“精行俭德之人”。我想陆羽所说茶之为饮“闻于鲁周公”,也许就是说人们开始以茶求道、以茶载道。
“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佛教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坐禅修行,“过午不食”,不能饮酒,戒荤食素,以求清心寡欲与超脱。这就需要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消除坐禅引起的疲劳和补充因“过午不食”而缺乏的营养物质,以解决其矛盾。茶叶益思、少卧、轻身、明目的功能自然成为僧侣们最理想的饮料。
世界上人工种植茶叶的最早的是2000多年前(公元前52年西汉时期),由尊号甘露禅师的吴理真在四川蒙顶山种下的七株茶树。吴理真由此被后人尊为茶祖。而被世人尊为茶圣的陆羽是个孤儿,三岁时就被禅师收养,从小练得一手采制、煮茶的高超技艺。他撰写的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全面记述了茶的历史、种植、加工以及茶具、品茶习俗等。宋代著名禅师圆悟克勤悟出禅茶一味之道,手书“茶禅一味”四字,将其馈赠参学的日本弟子荣西。至今圆悟手书原迹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正是脱胎于禅茶文化的“正、清、和、雅”。
“兴于唐而盛于宋”。唐朝是封建文化的顶峰,也是茶文化形成的第一个高峰。茶的饮用从皇宫显贵,王公爵士直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全国上下几乎都饮茶。文人雅士嗜茶众多,开始将茶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许多著名的诗词歌赋出白癜风的药物现于那个时代,高僧皎然在《饮茶歌诮崔世使君》一诗中就写道:“……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唐代饮茶诗中最著名的要算是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所论述的七碗茶了:“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早期白癜风能根治吗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腑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喝了七碗茶就能变成神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唐朝时候的茶无论制作工艺和品饮方法和现代的茶都是有很大不同的。从制作上来说,唐朝的茶绝大多数是蒸青团饼茶,据唐代《李九肇唐国史补》(806—820年)记载,唐代名茶计有50余种,大部分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从品饮方法上来说,大致和日本现在的煎茶茶道相同,分为备器、鉴赏茶饼、炙茶、碾茶、筛茶、候汤、投盐、舀汤、置茶兑汤、分茶、敬茶、闻茶、观色、品茶、谢茶等十六个步骤。我们从投盐这个步骤就可以想见和现在的茶道有非常大的不同。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有治疗白癜风的偏方吗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促成了我国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宋朝改唐朝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宋朝茶业的发展着重反映在福建茶业的崛起上。为保证清明前能送到京城,赶上皇室的清明郊祭并赐享国戚近臣,宋代贡焙从江苏顾渚改为福建建安,欧阳修有诗句说“建安三千里,京师三月尝新茶”,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正是说建茶萌发时间很早。
北宋前期,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团茶、饼茶为主,属于紧压茶类。团茶始制于丁谓在福建做官时,在茶饼上印龙、凤花纹。印龙者称“龙团”印凤者称“凤团”,专供宫廷饮用。龙凤团茶是用鲜叶经蒸青、捣碎、压模、烘干(一说蒸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而成,成团饼状,表面都有讲究的龙凤饰纹,一斤八饼,又名大龙团。
蔡襄任福建转运使后,通过精工改制,制成“小龙团饼茶”。欧阳修称这种茶“其价值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宋仁宗最推荐这种小龙团,珍惜备加,即使是宰相近臣,也不随便赐赠,只有每年在南郊大礼祭天地时,中枢密院各四位大臣才有幸共同分到一团,而这些大臣往往自己舍不得品饮,专门用来孝敬父母或转赠好友。所谓“前丁后蔡”就是指丁谓和蔡襄。
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分茶”等丰富多彩的方式。
“绣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