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外弄好音:董小宛
一
董小宛,金陵人(公元1624—1645)。名白,号青莲,南京教坊歌伎。
小宛祖上几代人做苏绣,苏绣顾名思义,源于苏州,是交早受到华夏民族青睐的装饰和工艺品之一。这里有必要说说苏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国已将苏绣用于服饰。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以苏绣手法绣《列国图》。建于北宋时期的苏州瑞光塔和虎丘塔都曾出土过苏绣经袱,在针法上已能运用平抢、铺针和施针,是目前发现最早的苏绣实物。据有关史料记载,自宋代以后,苏州刺绣技法十分兴盛,工艺也日臻成熟。农村“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城内还出现了绣线巷、滚绣坊、锦绣坊、绣花弄,等等坊巷。可见苏州刺绣之兴盛。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绣品分人物、宠物、花鸟、风景等等等等。皇室享用的大量刺绣品,几乎全出于苏绣艺人之手。据《清秘藏》叙述苏绣“宋人之绣,针线细密,用线一、二丝,用针如发细者为之,设色精妙,光彩射目。”
苏绣,是江南女孩一生中最美丽的情结。
董小宛出生于苏绣之乡的苏秀世家,其父开了一间小有名气的绣庄,小宛要强聪明,娇媚可人,冰清玉洁,自然是学得一手绝色女红,练得一手琴棋书画,能诗善文。小宛十三岁那年,父亲因患暴疾撒手人寰。小宛与母亲不愿在城中继续住下去,睹物思人,倍感伤心。于是花了一笔钱,在半塘河滨筑一幽室,带着女儿小宛在乡下过一种田园幽居生活。绣庄生意则全权委托伙计掌管。由于明末朝廷腐败,枭雄四起,社会动荡不安,仅仅两年光阴绣庄即到了即将倒闭状态。小宛母亲白氏打算关闭绣庄,收回资金以备随时逃难。然而,世事难料,当她们母女准备变卖绣庄,找一个僻静乡间度日之时,伙计交来的却是上千两银子的账单。白氏又气又急,终于病倒在床。
绣庄破产,庞大的债务、母亲的医药费、生活所需,等等等等,一切重担如排山倒海,压在了十五岁的小宛身上,她仿佛从云端跌入了冰窟,一时间被冰冷的世界窒息了。
从小随母亲隐居世外的小宛,孤高自傲,哪里肯低三下四,仰人鼻息度日,无奈答应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小宛容貌秀丽端庄,气质超凡脱俗,尤擅抚琴,与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等同为“秦淮八艳”。其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的禀赋和素养,堪称一绝。因之,16岁的董小宛很快名噪画舫,传遍秦淮。
小宛喜欢幽静,酷爱山水,但却不得不以欢舞笑颜,抚琴歌唱面对寻芳而来的商贾和士大夫们,对于现实生活的失望和无奈,使这位年仅十六岁的少女病眼看花,以诗的形式吟哦心伤。《绿窗偶成》正是她十六岁的生活画面,也是这位十六岁少女,“病眼看花,独坐抚琴”的心声:“病眼看花愁思深,幽窗独坐抚瑶琴。黄鹂亦似知人意,柳外时时弄好音。”
那“知人意”的黄鹂,能否以它清丽的歌喉,为小宛唤来好运呢?少女情怀在春的明媚中,期盼拥抱柳外黄鹂“弄好音”的美丽幻想,究竟会是怎样的好音?小宛赋予那“好音”无限的遐想;善良、聪慧、纯净得如晶莹露珠的女子,富于幻想,在幻想中慰藉自己飘零于尘埃的心魂。动荡的社会,龌龊的现实,世俗的炎凉,并不能够使小宛青春萌动,生机勃勃的心寂寥、沉没,陨落于万丈尘埃。即使是“病眼看花”时,她也要看出花朵的明艳,以及那诱惑她乐观生存的柳暗花明来。这就是别具一格的绝色才女——董小宛的处世之道。
二
董小宛辗转于秦淮,以歌舞诗书谋生存,时间如流水,冬去春又来,然而,岁月的年轮总是不留情面地向前碾压,且是永远的单行道,单程车,一去不返。小宛以歌舞谋生已两年有余。这期间,无论画舫老鸨怎样责备,客人怎样故意刁难,她都要求自己:忍耐。即做到坚守自己为人处事的底线,又不给老板找为难。就这样,小宛自从遁入画舫卖唱的一天起,她就遵循母亲的嘱托:坚持卖唱不卖身,将来找一个好人家嫁出去,才是女孩子一辈子的根本大计。岁月蹉跎三五载,小宛终于遇到了自己生命的另一半——冒襄。
冒襄对小宛的才华人品盛赞不已,小宛对冒襄一见如故。小宛投桃报李,以积极乐观主动的态度与冒襄往来,他们诗书酬唱,举案齐眉,小宛与冒襄的结合,被人们称为“人间仙侣”。这一雅称,除了他们郎才女貌之外,还有另一层意思——小宛与冒襄结合之后,与冒襄的母亲、妻子都相处十分融洽,他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闲暇时,小宛与冒襄常坐在画苑书房中,泼墨挥毫,赏花品茗,评论山水,鉴别金石。于是,就有了前面说的“人间仙侣”之雅号。
小宛初进冒家,看到董其昌模仿钟繇笔意为冒襄书写的《月赋》,她非常喜爱,往往一有闲暇,就拿来细品笔墨意蕴,着意临摹。单单临摹这一副字,她又觉得单调,不过瘾,于是常常找来钟繇的字帖临摹,又认识到钟繇的字体稍稍偏瘦。后来在一次不经意间看到钟繇的《戎辂表》一文,钟繇在此文中将关羽称为贼将。关羽是董小宛及其敬仰的英雄,用当下的话说董小宛是关羽的铁杆儿粉丝。你钟繇算什么?竟敢对关将军不敬?董小宛一气之下,把临摹钟繇的字全部销毁,当然也包括字帖。自从废白癜风的危害是什么/baidianfeng.39.net/a_ht/150517/4624722]头部呼和浩特治好白癜风的医院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了钟帖之后,小宛改学曹娥碑,每天几千字,从不停歇。没过多久,便练得一手积各家所长的绝妙书法。小宛画作笔墨楚楚动人,15岁时的作什么叫白癜风品《彩蝶图》及题词,堪称艺术精品,现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
到如皋后,小宛保持了对绘画的特殊爱好,时时展玩新得长卷小轴,或家中旧藏;喜欢旖旎山水的董小宛,处处彰显出一个优雅绝色女子的特色,乐观向上的情怀和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趣。才女从来不乏赞美者,关于董小宛的文字很多,清代诗人、画家吴伟业题董白小像诗,对她游历黄山作了描述:“钿毂春浇斗画裙,卷帘都道不如君。白门移得丝丝柳,黄海归来步步云。”冒襄也在他的著作《影梅庵忆语》中,洋洋四千言,回忆了他和董小苑缠绵悱恻的爱情生活。
董小宛才貌绝佳,处世乐观积极,热情好学,在当时,自然不乏仕宦子弟文人才子追求。然而,董小宛对冒襄却是一见钟情,赞叹冒襄为奇人。之后,便一心一意,只等冒襄这位真命天子的青睐。而冒襄却是心中另有其人,于是他们的结合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插曲。
三
冒襄,字辟疆,崇祯十二年(1639)出身于一代仕宦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