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2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拨动尘封心弦的相聚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8-23 10:33: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   

  九十年代,李娜这首《好人一生平安》曾家喻户晓红极一时,在朋友聚会或OK厅演唱中,许多人都喜欢点唱这首歌。仔细咀嚼这几句歌词,让人不禁产生人生如梦的凄凉。   

  再听听韩磊那首《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   

  既然离别难免,   

  今生何必相会,   

  流星闪过,   

  莫需伤悲,   

  千百年之后,   

  谁又还记得谁,   

  ……   

  仿佛醍醐灌顶,这一句“千百年之后,谁又还记得谁?”一下子点醒我们这些俗世中的芸芸众生。终然身为帝王将相,终有赫赫声名,终拥万贯家产,也逃不出阎王爷魔爪,百年后一切将烟消云散,千百年后谁还记得谁!今世的朋友友情、难得的故人相聚、来日不多的生命余晖,才需要我们细心呵护、万般珍惜。   

  2016年5月29日,部分常州半导体厂老同事,和美国归来的郭先生、澳大利亚归来的孙女士及移居上海的美女张小姐,相聚在常州红梅公园旁的富都戴斯酒店,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聚会。此前,半导体厂同事及上海中学校友郭先生发来微信,告诉我这次聚会的消息,特别提及也是同事和上中校友的孙女士现在国内,也会参加这次聚会,希望我能参加,大家见面叙叙旧。学弟学妹的邀约我自然不能推辞,于是欣然从命。放下手机,尘封的心弦被拨动,我的思绪仿佛电影中的蒙太奇,刹那间穿越几十年时空,回到流逝久远的激情燃烧年代。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常州,还是个破旧、落后的小城。或许是历史误会,或许是造化作弄,也或许是命中注定,让我这个大上海出生长大、天子脚下读书工作的“精神贵族”,误打误撞来到常州。上班第一天,老何书记指指坐在我对面的一位女生说:   

  “老方,这是小孙,希望你们好好配合,把车间的技术工作抓好。”   

  我仰起头,打量一下这位工作搭档。她生着一张典型的上海小妞的白皙面孔,梳着随意的短发,挺括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穿着上海姑娘们流行的服饰,没有什么刻意的修饰,唯一显眼的是那双乌黑漆亮的皮鞋。我一向自视甚高狂妄自大,上海最好的中学、全国名牌大学毕业,按现时流行称谓大概够得上“学霸”了,面对这样一个后辈上海小女生,自然不大当回事。不过她一开口说话,那口纯正的上海腔,让我听得如痴如醉。“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十几年在北方闯荡,听惯了南腔北调的普通话,突然在异乡听到久违了的上海话,还是一位年轻姑娘朱唇轻启发出的,顿时感到非常亲切,仿佛一股温馨暖流涌入心底,掀起一阵涟漪。后来又得知,这位被我低看的年轻女生,居然还是低我三届的上海中学校友,而且也出自名门大学,于是稍稍收敛,不敢过分小觑人家了。   

  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发觉这位小孙姑娘虽然外表斯文,却很有主见,而且个性极强。说话不顾情面,行事杀伐决断,颇有巾帼须眉的做派,有点像红楼梦中的探春。我看似一介不拘小节的文弱书生,实质主观孤傲目空一切,做事独断独行,这大概是我大学刚毕业参加四清运动,在这个特殊时期独当一面领导安徽一个村(当时叫生产队)的全面工作,“锻炼”出来的臭脾气吧。两个强势人物一起工作,很容易产生意见分歧,造成矛盾甚至争吵。碍于校友同乡情分,我们往往在分歧爆发之前,双方主动撤军,这才相安无事,直至我工作调离。   

  工作分开以后,关系反而比以前接近些,说话也投机多了。那年国家重启研究生招考,我和她常常一起切磋,互相鼓励。我甚至领好了考研报名表,也联系好一位熟悉的浙大老师,他答应只要填报他的研究生,一定想方设法录取我。后来因我成家后寄居工厂宿舍,担心离开工厂妻儿会流离失所,不得不放弃考研。她却顺利考上研究生,离开常州去了南京、上海,后来又去了澳大利亚。学弟郭先生离开工厂去美国读书后,我跟他还见过几次面。和这位学妹已有三、四十年没见面了。这次在常州聚会,很想看看几十年的风霜雪雨,她会不会有什么变化?特别是历经几十年的人生磨练,她的个性是否依旧那样强势?是否依然保持巾帼须眉的做派?   

  步入富都戴斯酒店大堂,迎面看到几位白发苍苍老者,原来是唐厂长、吴厂长、陈厂长他们。当初意气风发指挥若定的唐厂长,颤巍巍地拄着拐杖,看了让人一阵心酸,真想问一声“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相对比较年轻的束厂长,虽然瘦骨嶙嶙,不过仍然拥有一头乌发,模样几无变化。后任宋厂长或因事业有成家庭美满开始发福,不过神态仍一如当年。之后,我踱到一排沙发跟前,一眼认出坐在沙发中间的那位女人,正是我的校友、同事和上海老乡孙女士。   

  她穿着一袭黑底白色花样上衣,外披一件宝蓝色罩衫,鼻梁上架着一副暗红色玳瑁花纹窄框眼镜,一身打扮颇合她的博士身份,也平添了几分书卷子气。一头做得很自然的栗灰色头发,配上依然白皙的脸,依稀保持往昔的模样,并不显苍老。   

  “小孙,你好!”我走近她,向她打招呼。   

  她仰起脸,暗红色镜框后面那双眼睛一眨一眨地望望我,终于想起了:   

  “是老方吧?你好!”   

  “你还是以前老样子,没多大变化。”   

  “是吗?”她笑了,温文尔雅地回复:“那是对我最大的赞赏了。”   

  聚会组织方招呼我们入席。宴会厅相当宽敞,摆了两个大圆桌可以坐三十多人。我和几位老厂长、郭先生和孙女士坐在一桌。宴席开始前,孙女士讲了几句话,我的席位正好在她对面,能够默默倾听细细观察。几十年的生活磨难,她的容颜改变不大,但性格、处事看得出有了很大变化。说话变得轻声细语温婉和顺,杀伐决断的气势不见了,已经找不到昔日巾帼须眉的样子,多了一份女人味,还有了久违的小资情调。时间真的具有水滴石穿的功效,它让我们每个人都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比如学弟郭先生,容颜变化比较大,但好脾气、好人缘的特点一如从前。忽而想起天后王菲那首《当时的月亮》中谜一般的朦胧含蓄歌词:   

  看当时的月亮   

  一夜之间化做今天的阳光   

  谁能告诉我哪一种信仰   

  能够让人念念不忘   

  当时如果没有什么   

  当时如果拥有什么   

  又会怎样   

  ……   

  聚会进治疗白癜风疾病的偏方是不是可以用行间,我皮肤过敏要小心与久别重逢的老同事、老朋友逐一见面叙谈,大家变的是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