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09|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管事 jmzynwob

8896

主題

8896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pkrwn 發表於 2016-8-31 07:18: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我们村里死了人,都是请杜存粮当大管事。一般的情况,像六个打墓的,十几个放炮的,四五个做饭的,三四个报丧的等等,都要杜存粮来找,他们都是义务帮忙的。   

     

  杜存粮的儿子杜凯奇,在公路边和别人搭伙开着煤场。他们租上大货车,到山西陕西的煤矿上拉回煤来,卸到煤场,通过加工筛选,再卖出去。到了晚上,杜存粮在煤场门口值夜班。可是村里有人死了,都是请杜存粮当大管事。孝子来请杜存粮的时候,那就要先磕头。那个头磕到地下,杜存粮便昼夜在人家家里张罗埋人,亡者放三天,杜存粮就要呆三天,要是放五天,就要呆五天。为此,凯奇非常恼火,说你白天在人家里大管事,晚上怎么就不能到煤场值班了?   

     

  杜存粮说真的不行,干什么就要吆喝什么——特别是后半夜,我要是不和守灵的人说说话,他们都睡着了。   

     

  凯奇说,你真闲的肝疼,又是后半夜,守灵的睡一会儿怕什么?   

     

  你懂什么?守灵的要是睡着了,那灵前的蜡和香就没人管,灵前的蜡和香是不能灭的。   

     

  我给你说过好多次了,像打墓的和做饭的,特别是放炮的,就让主家去找人。   

     

  别说胡话了,只要家里老了人,孝子都要穿着孝衣,昼夜守在灵前。再就是,孝子是戴“孝”之人,不能到别人家里去的——   

     

  现在是电话时代,到什么家里呢,打电话就不能找人了?   

     

  行啦,孝子要是请人到家里来送老人,就像得请我一样,首先要磕头,哪有打电话请人的。   

     

  就你事多,我就不信,离了你就不埋人了。   

     

  我不管那些——只要人家给我磕了头,我都要负责到底。   

     

  因为杜存粮经常帮别人家埋人,老伴可没少和他怄气。老伴不是嫌他耽误挣钱,昼夜不回家,而是嫌他不但管埋人的事,还给死者入殓,经常看到死人,晦气。凯奇娶了媳妇之后,他老伴就到省城当了保姆,每月给儿媳妇五百元,怎么叫都不回来。   

     

     

     

  这一年夏天,郭琴琴的娘死了。郭琴琴是独生女儿,大学毕业之后,在千里之外的东北结了婚。她爹死了以后,她把娘接到东北住了。她娘临终时,提出要和爹合葬。郭琴琴便带着老娘回到老家。老娘走了,她便像儿子一样,给杜存粮磕了头,请杜存粮当大管事,并再三要求,在埋她娘的时候,要求多多放炮。   

     

  杜存粮一到郭琴琴的家里,先让郭琴琴找来红、白、黑、黄和绿五彩线。杜存粮把五种颜色的线捆在一把干草上,放在她娘的头前。杜存粮告诉郭琴琴,这是为了防止你娘的灵魂出来缠人。在入殓的时候,还要往棺材里放上黑豆、红豆、绿豆、黄玉米和大米的五彩粮食,你娘才能永远安稳下来了。   

     

  出殡那天的上午,凡是来送葬的亲戚朋友们,为了表示对亡者的悲痛和敬畏,除了送白布、花圈和钱之外,还好多人送炮的。于是埋人过程中的放炮,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某种情况下,葬礼办的好不好,都是以放炮的数量来决定的。那就是说,放炮越多,孝子和亡者越有脸面,乡亲们也就不遗憾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杜存粮看到又有人送来好几箱炮,便觉得放炮的人还是太少。因为一个人,即使不停地放,也只能放一箱炮。有几箱炮就要找几个人来放,不能把炮剩下。杜存粮掂量了半天,还是找学艺去。   

     

  学艺三十几岁,年轻力壮,喜欢放炮。他是开大货车拉煤的司机,别看个子不高,每月能挣四千五百元。村里要是有埋人的,只要学艺在家,杜存粮经常让学艺放炮去。杜存粮刚到学艺家门口,便看到学艺刚骑在摩托车上,后座上坐着他老婆。摩托车冒着黑烟,发出轰轰的响声。杜存粮紧走几步,大声喊着学艺,先别走。杜存粮到了跟前,喘着气说,放炮的人不够数,你还得去给放炮去。   

     

  学艺面有难色,很不情愿,犹豫了一下说,我晚上还要出车,我想给老婆看韩志国看病去。   

     

  杜存粮说学艺,我实在找不到别人,你下午再去好不好?   

     

  学艺说那好,我去。   

     

  学艺的老婆从摩托车下来,撅着嘴回去了。   

     

  中午十一点半的时候,杜存粮先招呼放炮的和打墓吃饭,然后才能让亲戚们和送殡的人们吃饭。一吃过中午饭,放炮的便开始放炮——紧接着,杜存粮端着盆子,往棺材里撒了一层五彩粮食,唢呐也就吹起来,那六个打墓的,到屋里把郭琴琴她娘抬到棺材里之后,杜存粮又拿着棉花,要把棺材板和尸体之间掩实着,防止在抬棺材和下葬的时候,尸体来回滚动。最后,杜存粮还要打开苫单,把郭琴琴娘的脸露出了,让郭琴琴和其他亲人都围着棺材转一圈,再看最后一面……   

     

  拖拉机拉着棺材到坟上下葬之前,首先要转转大街。在转大街的时候,放炮的要在棺材前边不停地放炮,全村的人都出来送送,让亡者风风光光,体体面面地离开村子,来结束一生——等转完两条大街,才能到坟上下葬的。   

     

  在出殡放炮的时候,为了安全,都是用铁管做的炮架子放炮。在三十公长左右的铁管子底下,焊上一块铁板当底座,就是放炮的架子。放炮的时候,把炮架子蹲在地下,一手拿炮,一手拿烟,点着炮捻,迅速放到炮筒里,也就是一霎那,那二踢脚便“嘭”地一声,顺着铁管飞到空中,发出清脆而有颤音的响声……   

     

  放炮的一共有十几个人。有一个人骑着三轮车专门拉炮。有两个人专管往炮手的手里送跑,其余七八个人排着队只管使劲放炮,放几个再往前挪挪。这样以来,那炮声就连接起来,像战场上的机关一般,一个接一个,蹭蹭地飞向空中,一时间,整条大街上,都是炮声轰鸣,烟雾弥漫,真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声势——   

     

  大街两边,都是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有怕炮的,都捂着耳朵。有的孩子吓得直哭。树上的麻雀听到炮声,都嗡地飞走了。现在家家都养狗。狗不但看家护院,还能辟邪,别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听到声音,它们就汪汪地叫个不停。像这样的炮声,全村的狗都要叫起来。由于炮声过于强烈,也很连续,在炮声的间隙中,才能听到狗的叫声……   

     

  放炮的已经到了村口,放炮仪式眼看就要结束了,却出了大事:学艺把自己炸死了。学艺点着一个炮,刚放进跑筒里,那炮便“嘭”地一声窜到学艺的脑门上——学艺像是中了,脑壳被炮炸烂了。学艺扑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