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印象中的下塘,是一个温柔厚重的地方。
这个在东经118.1度,北纬28.61度,方圆60.9平方公里的地方,是白垩纪盆地。在泥盆系的紫红色砂砾岩、砂岩、粉砂岩中有玄武岩夹层的地质构造。受构造、岩性、气候、河流等内外营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缓,形成了大部剥蚀堆积岗阜和西线的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区地形,属怀玉山脉。海拔273米的雪岭、海拔451.8米的黄山尖同八都山构成了下塘西北与西南的天然屏障。山形水势,水依山形。源于沙溪岭南、鸡公岭南、南岭南的黄家溪,由西北向东南贯穿下塘,其2.21亿立方米的平水年年迳流量,哺育着这里农耕,滋养了这里文明。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让17.7摄氏度的年平均气温成了中亚热带气候的玉山高温区的一部分。查阅同治《玉山县志》及相关县志资料,这里都没有明显的水旱和其他灾害史料记载,正如《管子?弟子职》中说:“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这实在是一个很温柔的地方。
“漂渺浮烟远,温柔入耳轻。”下塘,它承载了我心里许多很柔软的记忆。
那年,320国道才夯实了路基铺上了沙石,我骑着破旧的老牌永久自行车,沿黄家溪畔一路问道下塘。那时的下塘还没有在我的心里地图上。车到莲墩将军山,路边葱葱的柳林桃树、轻重有致的松涛,使从未长时间置身山区的我痴心迷醉。不灵的减速,让车从山顶急流而下。忘了路上的坎坷,总会面临许多教训。我拖着爆胎的车,拍掉身上尘土,看膝盖血迹从破洞的裤管里渗出,感到下塘的首行,竟是一种很深的疼痛。
来到下塘中学报道,宁校长热情而沉稳的笑脸,以及日后了解并亲眼目睹的象棋盲走技术,与当初破败校园的对比,给我留下了不灭的印象。
那时校园没有围墙,仅三四排低矮木架泥砖瓦房。座北朝南相距5米的两排师生宿舍中,嵌入一片高不过3米的桔树林。我那约5平方米的陋室,就在后排。开门,满眼青翠,闭门,满室盈香。那时,很少有电,夜间照明,多以煤油灯。那桔黄的灯光从窗棂中泻出,溅在桔树叶上,稀稀疏疏。夜北京专治男性白癜风的医院间也没有课,校园在星光抚摸下,显得格外干净与安详。
校园南部1公里处,有一条自西而东的小河流。沿顾家塘边南行约500米,跨过一架简易青石板桥,就到了一片小河滩。几棵无名大树,枝繁叶茂,遮了阳光,撑起一片郁郁青青没有喧嚣的宁静。小河曲折婉转,宽窄4到2米。清澈透明的水流、河床中历历可数的鹅卵石、两岸参差相间的绿叶与枯枝,如一条质地清凉润滑的淡彩丝巾,像风一般,轻轻绕过身旁时,就像一曲婉约的歌,久久回荡在心里。放学后的傍晚或周末,总喜欢一个白癜风在线咨询人在这里摆起画架,看透亮的水流,以及南面密林环抱的山坳里的光影。也常常抱着那把陈年木吉他,让曾经的忧伤与未来的向往,从指间轻轻地滑落。那时,时光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如今,天燃气管道穿越了这里,三两堆遗留下的小土方,让这里显得很拥挤。
记忆中的校园北部400米,老供销社旧址处的钿民三角饭店,是我们常聚之所。一碟花生米、小瓶霉豆腐、两三个农家菜、四五斤黄酒,讲课堂,聊学生,侃梦想。那么真实的,是时光,是我们的激情。黄昏,在半醉半醒间,消散在西边最后一抹晚霞中。那些年,所有的美好,被我们的年轻渲染得淋漓尽致。现在,钿民三角店被下塘“井”字街市淹没了,我们浸在一片又一片的嘈杂中,相聚成了一种难言的奢侈。
二
翻开历史,才知道,下塘有着外乡少有的经历。如果没有在下塘曾家吴家垄出土商周时期的石斧,如果没有在下塘艾家刘家源出土西周时代的圆底陶罐,我们很难从文字记载中阅读到她丰满的年轮。细看梯形鹅卵石磨制的,静静躺在县文化馆的刃部弧形石斧(长12.5厘米、宽5.5厘米、厚3.5厘米)和灰色侈口短颈、溜肩折腹、通体叶脉纹的圆底罐(口径7厘米、高9.5厘米、最大腹径12.5厘米),旷野、岩洞、稀疏的庄稼、追猎、摘果、群居的氏族……原始的风云,带着淡淡的古老霉味,交织着提线木偶戏剧情,一下子挤在我面前。
春秋战国时,下塘随玉山先后属吴、越、楚三国。秦朝为九江郡余汗(干)县地。汉代建安十五年(210年)隶鄱阳郡葛阳。三国时为吴国领地,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葛阳改为弋阳,下塘相应属弋阳县。唐初属饶州弋阳县,乾元元年(758年),属江南东道的信州。宋绍兴元年(1131年)下塘随玉山隶江南东路。元白癜风的偏方时属江浙行中书省的信州路(后改为广信府)。明随属广信府隶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清,随属江西省广信府,是怀德乡的三十四都。民国三年,随属豫章道,民国三十六年开始属玉山县的第四区。解放后1953年属玉山第九区妼姆,1964年设下塘公社,1968年扩社并队重属新建公社(即妼姆公社)。1975年从妼姆公社中恢复原建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一部分,建立过玉山县苏维埃政府。
三
这段红色的记忆,成了下塘印象之重,让她在万般温柔中,多了一份让人抑止不了的沉甸甸的神往。
我曾无数次流连在雪岭南山脚下的这个小村庄——吕家畈。几棵古老的香樟,慈祥地守在村口,风起时,满村的沙沙声,就像家里不尽的叮咛,雨落时,一地的泛黄叶,又像门前绵绵的等待。香樟,成了村里的心灵呵护。
玉山苏维埃政府遗址,就在香樟边。
这只是一栋木板瓦房,一栋三直座北向南的普通民居,一栋经年的暗红瓦木板墙的老式民居。灰黑的木板纤尘未染,每条清晰的板纹,似乎都是当地93岁王谋金老人诉说的密密麻麻的往事。
1931年初,随着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日益扩大和巩固,革命延伸到了玉山的下塘新塘淤、吕家畈,这里逐渐成了玉山革命根据地。
1932年2月,上饶县委派黄春标协助张贵清、童寿堂工作,成立玉山党支部,在新塘淤、吕家畈、王皮、黄山坳、下坛、石塘、建东等地发展党员20余人,后组建了新塘支部、吕家畈支部。
1933年8月,玉山县保安大队及石塘镇地主郑高荣组织的“靖卫团”80余人,进犯新塘、妼姆等苏区,上饶县红军独立营夜袭敌驻地——石塘镇祠堂,击毙敌20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