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学篇》
那时全班共五十六人,现在能想得起当年少年时候音容笑貌的同学仅十来人。
人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五十多年后,提提当年之勇,也很有意思,不然我会忘记,其他同学或许也会忘记。J的大名,不联到他当年的外号,我真是一点想不起来。然而他当年的外号,班上是无人不晓。这个外号出现频率最高的要算在篮球场,喊得最响的要算V同学。直至一周前从微信中,方知当年冠以这外号,在篮球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几十年后,没去当运动员,摇身一变,成了大律师,这是我意想不到的。因为在我的观念里,律师属文,体育运动属武,它俩“八竿子打不着”。想当初,他在班上个头比较高大,我站在他身边,纯属小阿弟。所以他们打球,我从不参与,只在旁边看,他们投篮、运球、弹跳,虽不很规范,但其暴发力可谓“力拔山兮,气盖世”,象我这样个矮力小的人,混在里面不被撞倒,也会被弹飞。他们暴发力之强,力气之大,也表现在农村劳动上。记得那时,每周都有半天到曲阳附近郊区的蔬菜地去挑大粪,他们这些爱运动力气大的,都是一人挑两桶。象我这样势单力薄的,都是两人抬一桶。即便如此,抬着抬着,腿脚一软,摔了一跤。这一跤,令我洗了个大粪澡,一桶大粪从背后从头脚浇到脚,淋了我一身。遗憾的是这些爱打球、爱运动的猛士,在飞行员招生体检时,却全军覆没,没一个通过。后来听医生说,别看他们一个个肌肉发达,象铁打似的,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究其因是由于运动过量,营养没跟上。然而没想到,我这个文质彬彬势单力薄的人,反倒能“过五关,斩六将”顺利通过。
光头老高,我怎么也没想起来他是谁,因为他不姓高,再说那时他也不是光头,经过两天的苦思冥想,一天在绿地散步时,突然想起来了。隨即他的形象,犹如冲洗胶卷一般,慢慢地清晰了起来。瘦高个,稀疏的头发,黄里透黑的脸庞,有一张微笑的脸。别看他平时不戴眼镜,然而却是道地的近视眼,坐在后排看黑板上的字,不是眯着眼,就是要离开坐位,上前走几步才能看清。他虽是班上的体育委员,但很少见他打球或从事其它什么体育活动。相反,只要一说起中国古典小说,他如数家珍。下了课,同学们挺喜欢围在一起,听他摆活《三国演义》和《水浒》里的人物故事,将故事里的人物讲得活灵活现,他自己也讲得眉飞色舞,津津乐道。不讲故事时,就喜欢咬指甲。
W是宁波人。说话低沉,举止老成,城府颇深,为人世故。出头露面的事是不做的,但出谋划策的事却往有他。平时博览群书,对时势政治,不会“人云亦云”,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别人的看法,有时会露出一种鄙视或轻蔑地一笑。由于他个子较高,坐在后面的同学,下了课喜欢围在他旁边,听他吹天南海北的奇闻异事。一次在摆活红旗牌矫车时,说它是用郎头敲出来的。谁料这话传到了班主任耳朵,于是找他约谈几次,告诫他别瞎说。不过从现在看,当年红旗牌矫车外壳是敲出来的,这完全可能。按当时中国的制造技术,确实不可能将一部轿车的外壳,通过模子整体被压出来。但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说其是用郎头敲出来,多少让人听了不爽。在农村参加三秋劳动时,王为了显示自己能歌善舞的才能,便唱了一首新疆民歌《亚克西》,歌词中有句“姑娘们的苹果亚克西”,不知哪几位同学听了后,将其说“姑娘的屁股亚克西”,还有的说是“老太婆的屁股亚克西”,于是将此报告给班主任,令班主任又找他约谈了几次,以澄清事实。
近日W在微信群中,号召大家多多发贴,以减少因光阴的流逝造成的疏远和陌生。微信群中积极响应者是Z,她转发的贴子最多,如果进行评比,冠军非他莫属,连提倡者本人发贴的数量,都无法与之抗衡,也只能望其项背。然而,直至一个月前,我都想不起来朱Z为何人,她当年的模样如何,也许她当年在班上不是很活跃,也许她不爱抛头露面,或许是不很出众,或许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未将他的模样留住,以至在我脑海里没她的印象。然而,幸亏一位同学在微信中点出了她的全名,这才让我想起她的模样。她是班上女生中第三位高个,本坐在最后一排,因有些内视(后来她解释是近视加散光),便坐到前面,中学时她确实很少发声,默默无闻,岂料五十多年后,在微信群中,她成了发声的“王者”。
S平时一副邋遢像,蓬乱的头发,象一堆乱稻草,整个人显得脚短上身长。长满粉剌红彤彤的长脸,总是油乎乎的,站在他旁边,都会闻到一股油腻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