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天若有情雨绵绵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9-25 02:1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捋开细密思念的雨帘,心已如乌镇的青梅,眷味着青涩;情愫着果香般的渴望,恋想着乌镇有一片紫色的桑园,还有门楣上依稀可见、古色古香的林家铺子:店堂里客人,络绎不绝,一派繁荣的景象在昨夜难以入睡的梦曦里若隐若现。乌镇,今日,我要敲响你的门环,走进你水墨画般的意境。   

  大巴在初夏的密雨中前行,导游绘声绘色的解说,让大家慵懒的情绪一下子活跃起来。每天万千游客在乌镇演绎着多少柔情蜜意的爱情故事,导游俏皮地说“车上的帅哥美女也许有一场美丽邂逅”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一艘行驶在印度洋上法国邮轮“隆子爵”号,几个留法学生的故事:方鸿渐与苏小姐巧遇,俩人对爱的憧憬,对未来的期待,携手唱着春天的恋歌——“春天,春天怎么还不来?我心里的花儿早已开!唉!!!我的爱------”   

  眼下我的脑海里,感觉大巴车的玻璃窗上依稀映显出艄公摇撸的背影,朦胧间有一条小木船停靠在石阶边,它是来接客人的。艄公一会将引领我驶向亦真亦幻的乌镇西栅。   

  雨绵绵密密陪伴着我整个行程,走在光滑如玉的石板路上,滂沱大雨使得我加快步伐,难以用心去细细品味乌镇的传统精髓。虽然打着伞,下半身还是湿透了,嗖嗖寒风吹得人直打颤。然而,令人啧啧称叹的是全程3个多小时走下来竟然踩不到水洼。足见乌镇的先辈们设计的排水系统是多么科学。一块块长条形的石板均留有一寸见宽的缝隙,可随时排水,又像万千小溪,再大的雨也不会在路面形成深涧。   

  伞上的雨花在飞溅,伞下额眉在凝神遐思。噼里啪啦的雨点宛若当年铺路工的敲凿声,构筑了水乡一派喧闹繁华的景象。   

  冷雨打湿了眼睫,透过迷蒙的水雾,纯净的心灵穿越时光,穿越厚重的历史,牵领着我走进茅盾先生春蚕的故乡:鳞次栉比,数不尽的商铺,多少次在心底追问:林家铺子在哪?林老板若在当下,一定红光满面,笑口常开。如今生意兴隆,广汇天下财富,只是林老板手指下的算盘早已成了古董。   

  艄公在雨幕里摇动着小木船,穿过石桥,穿过指点的目光,缓缓驶来。好想踏舟同行,舒怡地进去坐坐,静静地聆听水乡的船歌,今夜的西栅会像虹一样绚丽璀璨,会像三白酒一样醉人。   

  西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水和桥还有各式民俗博物馆,当然特色小吃也叫人赞不绝口。导游说西栅最美的是夜景,当夜色降临,在各种灯光照耀下,西栅美的像人间仙境,美轮美奂,吸引了如织的游北京中科白癜风客。   

  雨中欣赏西栅是诗情画意,惟妙惟肖的:碧绿的水倒映着浣纱的西子,乌黑的小木船摇撸着外婆家的童谣,暖黄色的桥比彩虹美、比画娇娆,还有两岸水墨画般的白墙黑色木板房。此刻,我感觉天空飘洒的雨,像江南妙龄女子既深情脉脉又多愁善感。   

  走进西栅,扑入眼帘,看到一个空间硕大的草木染色坊,一匹匹色彩艳丽的织布悬挂在高杆阶梯式的晒架上。丝丝纬线,层层布帐,让人想到江南女子纺纱的艰辛,领悟到“田参事已毕,思妇犹苦身。当署理絺服,持寄与行人。”的悲凉。她们织了多少暖布,到头来还是过着寒冬无衣覆的日子。   

  往前走,最吸引我的是昭明书院,遗憾的是我竟然过其门而未入,真叫人扼腕叹息!这里曾是南朝梁代昭明太子萧统读书的地方,他亲自主持编撰了中国第一部诗文总集《文选》,又称《昭明文选》,书院因此而得名。著名文学家茅盾先生在书院留有墨痕:“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的题词。   

  乌镇的桥多姿多彩,走上“雨读桥”,穿越时空依稀听到悦耳的读书声,看到莘莘学子们背着书包走过“雨读桥”,走过雾蒙蒙的晨曦,走过清冷的明月——南朝梁代“文坛领袖”、“一代辞宗”沈约先生消瘦的身影飘然而至;一路高声吟颂《白杨礼赞》的茅盾先生健步走来------编辑评语亲爱的作者,欢迎进入红袖投稿,希望以后注意:正文处无须添加标题、作者、联系方式等,已帮您删除。  段首请空两格,已帮您排版好。最好一次性就排版好,多次修改,后台短时间内不显示。可自行百度“自动排版工具”,将正文在排版工具中排好后再复制粘贴到红袖的文本框里。     期待佳作。(编辑留)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