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12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土窑

6844

主題

6844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qzjbe 發表於 2016-9-30 06:0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期,江汉平原农村为了告别茅草屋,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每个生产队几乎都建有土窑,用来烧制的砖瓦分给社员们自建房屋。其规模算得上是:处处是土窑、队队把窑烧;砖坯码满场,窑顶青烟冒。一块块砖,一片片瓦,或红,或青,见证着农村昔日“队办企业”的鼎盛。   

  砖瓦土窑,椭圆形,内砌砖,外夯土成窑坡。传统的烧窑以柴草为燃料,烧够火候后,闭窑浸水,焖得几天,窑里的砖瓦坯变为青色,故叫“青砖”、“青瓦”。土窑烧出红砖瓦,或半红半青的一窑货,那是窑匠师傅手艺生硬,烧走了火(行话:瞄青),只能是:我不要你的工钱,你也不要我赔偿其损失。社员们嘲笑这红砖瓦为“花脸”,其作用只能盖厨房、猪舍、牛屋,上不了正屋。   

  打窑俗称“箍窑”。生产队请来窑匠,在窑匠的分工下,劳动力在地面挖出一坑穴,搬来青砖砌出土窑的基础,留出窑门,分出烟道;挑来砖坯砌窑体的桶子,缝隙用土陶片填实塞牢,包土,木硪夯实。随着窑体不断的长高,开出腰门,备装窑或出窑出入。由上往下看,土窑的外形犹如一个倒立的瓮。最后在窑体的上方留出下水的小孔和窑顶圆形的“天井”,一座土窑就打造完工。登上土窑,举目四望,远处的田野、村庄,尽收眼底。   

  箍窑也是有讲究的,土窑门的开向不能朝西住着的塆子,若是窑口开错了朝向,这个塆子就会遭到报应,如人畜瘟疫、水灾旱灾等,即不是死人、就是发火,总之是人丁不兴旺。传统的乡村里,农村人在一些事物上,是持有迷信色彩的,他们认为,土窑里是鬼唱戏的地方,鬼唱戏是为了超度亡灵,只有祭祀祈祷,朝向才是向西的。一般说来,喜庆的事应该朝南或朝东,这才是土窑门开向的正确位置。想来可笑,闲聊而已。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沔阳花鼓戏《薛平贵回窑》是唐代至今流传甚广的爱情剧目。王宝钏所守的寒窑,绝不是烧砖瓦的土窑,而是一种“穴居式”窑洞,多分布在沿黄河一带。   

  烧窑首先是装窑,一排排砖瓦坯码在土窑内,要预留出火道和烟道,不然火就烧不上来,烟道不通,也影响火苗的循环流通。烧窑要十分注意火候,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火要柔和,这样烧出来的砖瓦就比较细腻。几天几夜的火势烧到一定程度后要闭窑,在土窑天井给烧过砖瓦坯浸水,防止砖瓦坯凝结在一起。浸水要做到循序渐进,否则也会造成“殇水”。上水结束后,打开腰门,是来揭开一窑砖瓦是红是黑面纱的时候了。待土窑完全冷却后就可以出窑。上等的青砖瓦,体形周正,颜色一致,拿在手里可敲得“当当”响。   

  窑工中,装窑的、烧窑的、扳砖的,做瓦的,都是一把的。窑场的劳作环境条件差,窑工劳作也非常艰苦,故后来有人把砖瓦窑说成是“劳改窑”。   

  扳砖选择晴天,先和好泥,泥要和均匀,里面不能有杂质。用钢丝弓在泥堆里划出一手泥,扳在蘸有干沙的砖盟里,砖盟置于高脚长条凳上,有几个凹槽,把泥扳进凹槽后,用钢丝弓刮平。然后端着砖盟走到一片平整的场地上,把制作好的砖坯子磕下来,晒得几个太阳,砖坯就变硬了,这时候,可以把砖坯子码在窑场“上摞”,下雨盖上麦草,叫“盖摞”,晴天掀开日晒夜露。砖坯也叫“生坯子”,分条砖、大砖等,也有按砖的尺寸(高宽长)来称之的,如“二五八”条砖、“三六九”大砖。   

  做瓦坯谓之“车瓦”,烧出的瓦又俗称“布瓦”。布瓦为弧形,一头宽一头窄,而且宽的一头略厚,窄的一头略薄。做坯瓦是把一只由活动木板拼接而成的木“瓦桶子”,放于转动的作台上,在瓦桶子套上一层湿布,蘸上草木灰,瓦坯才能自然脱落。做坯瓦时,要在和好的泥堆上划出厚薄一致的一张泥片,围瓦桶外糊成瓦坯,来回的用瓦抹子在瓦坯上抹平,且不停地转动搁在圆盘上的瓦桶,故叫“车瓦”。瓦坯经晾晒干后,进窑烧制出布瓦。   

  老家的村子的河边有座土窑,打有了乡镇企业砖瓦厂后,就没有点火烧过砖瓦。印象中,土窑被野生的灌木和杂草覆盖着,满目疮痍。每当我路过土窑,就像一株株藤蔓缠绕着我的心,总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忆浮现在脑海里。   

  老家的土窑见证了世事的沧桑。昔时,每当出窑时,生产队把砖瓦分给各家各户,我推着独轮车一块块地运回家,摞在台阶前。一年年的积攒,在我人大分家时,终于盖起了一间砖瓦房,算是给自己安了个家。改革开放后,我折除了砖瓦房,盖起了二层楼房。从砖瓦房到楼房,见证住房的变迁和村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岁月流逝,时代变迁。当年红火一时的土窑,现在已很难寻觅它的踪影,悄然地淡出了村民的记忆。一块青砖,就是一个人的前世今生;一片布瓦,就是一个时代的风雨历程。   

  消失就消失吧!毁田烧砖的土窑,不必留恋的土窑;也让那些沉积史册的秦砖汉瓦,永远地成为过去时……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