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掃一掃,訪問微社區

查看: 227|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书乃吾自书

6851

主題

6851

帖子

35

積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3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不离不弃つ 發表於 2016-11-29 12:44: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魏晋六朝是最令人绝望的时代,绵延三百多年的战争对于命如朝露的人来说,是一场没有尽头的劫难,生命里充满了生离死别,情绪上有太多叹息悲伤。魏晋六朝也是最具有艺术性的时代,文学艺术从漫长的孕育中觉醒,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画乃吾自画,书乃吾自书”,魏晋人物潇洒不羁的个性和清高出尘的玄学精神在艺术上有着充分的展现。尤其是书法,千姿百态,钟、张、王、卫等人各领风骚,成为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峰。   

     

  痴好与神采   

     

  魏晋时期书法大家的成批出现,与当时人们对书法艺术的重视和喜好分不开。由于连年的战争,自保的庄园经济在魏晋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世家大族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物质享受,使他们有大量时间可以用于文艺欣赏和创造。此外,在频繁的战乱和改朝换代中,最容易遭受迫害的是那些士族文人,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无力,使他们在官场上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于是逍遥于诗酒,自娱于琴棋书画就成为他们免祸全身的屏障。最后,魏晋时期人才的选拔,离不开人物的品藻,对于才智、容止、风度的推崇,推及到对艺术才能的赏识,以致当时凭书法为官的不乏人在。如魏太祖曹非常喜欢梁鹄的书法,常常至于深夜忘寝,观之丧目。在他破荆州后,就迫不及待地募求梁鹄,署以军假司马,以便在身边勤书奉献自己。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许多人对书法艺术趋之若鹜,赵壹在《非草书》中描写后学之徒追随崔瑗、张芝的情形,丝毫不为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很好夸张:“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令作篇,人撰一卷,以为秘玩。”他们对书法的痴好,还表现在超出常人的勤奋。晋卫恒《四体书势》中记载:张芝“凡家中衣帛,必书而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他的这种勤学苦练,激励了不少后学之人,王羲之就常常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鞭策自己,练书写字以致废寝忘食。而且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博采众家之长。王羲之还以身教导自己的儿子王献之,让他以刻苦自励。所以王献之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得以和父亲并驾齐驱,不仅有皮肤病最好医院家学的渊源,更主要的在于自己的努力,所谓十八缸水书尽,才有《洛神赋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十三行》的。   

  这样书法就从原来的实用技艺之学,渐渐发展为审美的对象。当一件物什成为审美对象时,它存在的价值就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而是需要人们情感专注的付出和非凡的赏鉴眼光。书上记载钟繇年少时与太祖、邯郸淳、韦诞、孙子荆同游,忽然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苦求不能得到。于是钟繇情急失态,自此捶胸痛惜三日,伤痕累累,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魏太祖用五灵丹药救他,钟繇才大难不死,渐渐复苏。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这个传说有些小说家言的影子,然而其中包含的对书法的情痴确实是一般俗人所没有的,也只有这个真性情的时代,才有这么绝妙的演绎,可以说这种演绎本身就是一种真挚美的存在。也因为真挚,所以在翻开一卷卷魏晋时期的书法作品时,有其人就在你的眼前的感觉。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陶隐居书如吴兴小儿,形容虽未成长,而骨体甚骏快。   

  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   

  张伯英书如汉武帝爱道,凭虚欲仙。   

  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   

  ——袁昂《古今书评》   

     

  蕴藉、潇洒出尘,不仅仅是魏晋人物的个性,也是其书法作品的特征。这种以人物精神风度模拟描述书法风格、意态之美的品藻方式,契合了当时文人士大夫以书法标榜人物的精神生活需要。书法被当成一种人体结构来理解,一种以神为主、兼顾骨肉的生命体来把握。属于内在的智慧才能和精神变成了书学中强调个体风韵神采的表现主义,它们又自然地转化成书法中的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了诸如“神”、“意”、“力”等一系列审美观念,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着魏晋书法的创作,同时也对中国后世的书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王僧虔《笔意赞》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形神兼备、神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的医院采为上的创作与鉴赏的原则,揭示了书法艺术创作最根本的追求目标: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以斯言之,岂易多得?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书不忘想,是谓求之不得,考之即彰。乃为《笔意赞》曰:剡纸易墨,心圆管直。浆深色浓,万毫齐力。先临《告誓》,次写《黄庭》。骨丰肉润,人妙通灵。努如直槊,勒若横钉。开张风翼,耸擢芝英。粗不为重,细不为轻。纤微向背,毫发死生。工之尽矣,可擅时名。   

     

  此赞的标题——“笔意”,是继东晋关于“书意”的零星言论而来的。一个“赞”字进一步突出了“笔意”,用“笔意”而不用“书意”,可以想象得到王僧虔对用笔、笔法、笔意等重要的概念和美学范畴是表现出了极大关注的。在王僧虔的其他书论中,他提出了“天然”和“功夫”、“力”和“媚”的审美范畴。而在《笔意赞》中,他又一次提出了一对非常重要的美学概念,“神采”与“形质”。《笔意赞》云:“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同当时绘画中顾恺之“以形传神”、谢赫“气韵生动”的美学精神是相吻合的,可以看作是绘画艺术“形神”问题在书法理论上的具体阐述。王僧虔明确提出“神上形次”,充分肯定了书法艺术精神特性的重要性,然而他并不因此轻视“形质”。神是主形的精魂,形是居神的体魄,离开了“形质”,“神采”就无以依附和存在,没有“形质”的灵动飘逸,就无法完美地展现书法的神采风韵。所以形神二者兼备,才是他的美学要求。另外,在“形神”说的阐述之余,作者还有“骨丰肉润,入妙通灵”的命题,将“骨”和“肉”放在了一起,要求作品既要有笔力支撑,又要有妍媚依附,这样才能靡丽多姿又气势凌厉,“骨丰肉润”给人以美感。   

     

  自我个性的强调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